结合当地实际,推动精准扶贫,保利集团——

项目进到村 培训送上门

本报记者 李林宝 钱一彬

2020年04月09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项目进到村 培训送上门

从东北的内蒙古喀喇沁旗到西南的云南鲁甸县,保利集团肩负央企责任、助力脱贫攻坚的脚步不曾放缓。目前,保利集团共承担山西五台、河曲,内蒙古喀喇沁旗,云南鲁甸、巧家,广西忻城6个县的定点扶贫任务,所属子公司还承担了贵州省册亨县以及其他9个村的对口帮扶任务。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扶持当地企业、布局教育扶贫等,致力于将扶贫协作扶到点上、帮到根上。

“村里建起产业园,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70多岁的李芳玉家住内蒙古喀喇沁旗希庄村,他口中的产业园便是希庄村的硬果番茄扶贫产业园。前些年,李芳玉的妻子因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沉重的负担致使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如今,李芳玉自己从事养殖之余,还在硬果番茄扶贫产业园务工,全家年收入超过4万元。

2017年7月,来自保利集团中轻长沙工程公司的肖果来到希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前期调研走访,肖果结合希庄村地处硬果番茄产业带的区位优势,规划并推动建设扶贫产业园,同时联系保利集团投入资金建设冷棚。如今,百亩的硬果番茄冷棚已经建成,年均增加收入超150万元,同时每年为希庄村带来20万元集体收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利集团积极履行央企责任,选派扶贫干部驻村开展工作。2015年以来,保利集团总部及下属企业共派出43位扶贫干部前往一线工作,其中在定点扶贫县(旗)分别派驻一名挂职副县(旗)长和一名驻村第一书记。

扶贫干部到位,产业项目到点。保利集团注重以“小项目”实施精准滴灌,讲求“因情施策”“一县一策”。在广西忻城建设的蚕桑基地,实现农户平均增收30%以上,带动800余贫困人口增产增收。在山西五台建设的扶贫车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00个。在山西河曲,帮助成立电商中心,2019年销售农产品超1200万元。

“推进精准扶贫要从细处、难处和需求侧着眼,找准切入点,探寻精确抓手。”中国保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念沙表示,企业在引入扶贫项目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贫困地区发展痛点难点,充分发挥保利多元化主业优势,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实现源头治水、精准帮扶。

“从小住在土窑洞里,没想过通过培训,我能走出大山,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今年20多岁的梁丽来自山西河曲县一个贫困家庭。2018年9月,梁丽来到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了“保利星火班”第一届学员,接受免费技能培训。如今,梁丽已经是保利物业太原分公司的一名员工。

“‘保利星火班’定向招收定点扶贫县初中以上学历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安排实习就业。”保利集团工会主席付俊讲到,将职业培训与就业帮扶有机结合,能有效拓展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和就业能力,带动更多人走上脱贫之路。

据了解,目前保利依托高校合作资源和公司培训平台,已举办三期“星火班”,193名毕业学员如今已在北京、成都、河北、山西等地的保利物业公司实现就业。目前,第四期“星火班”招生工作已经开始,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扶智又扶志,才能纾困造血、拔断穷根。在帮扶过程中,保利集团重视教育扶贫作用,变“输血”为“造血”,持续为贫困地区注入内生发展动力:投入700万元援建的鲁甸易地扶贫安置区幼儿园,帮助解决1950名幼儿学生的上学问题;投入300万元援建的河曲乡村中学操场,让学生们享受到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一流体育设施;在河曲、巧家、鲁甸、喀喇沁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奖励优秀教师,资助贫困学生。

在云南鲁甸县,保利集团着力打造“滇绣之县”,“刺破贫穷,绣出新天地”,从2017年开始,举办多期滇绣培训班,向当地群众教授刺绣、漆器等工艺品制作技能,并负责销售,为当地贫困户开辟了一条创业增收的新路。当地村民感慨地说“农忙时种田、农闲时绣花,一年到头都有收入,都有奔头!”

据统计,仅2019年,保利集团全系统已直接投入近8000万元用于扶贫帮扶。“保利在投身扶贫事业中,注重与当地政府相结合、与自身优势相结合、与贫困户相结合,探寻有效路径,培育特色产业,推动项目落地,确保用好每一分钱、出好每一份力、争取每一分效果,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与成果。”徐念沙表示。

《人民日报》(2020年04月09日13版)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