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10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4万元

2020年03月10日17:51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巴马3月10日电 在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那桃村六方屯小谷鸡基地,笔者看到一箱箱肉鸡送出鸡舍,饲养员在车间里忙碌包装着养殖好了的肉鸡。

据村支书黄忠新介绍,2019年,那桃村六方屯小谷鸡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220亩,共投入鸡苗6000多羽,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带动了8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2019年我家领得了鸡苗38羽,一年来通过养殖小谷鸡获得3000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那桃村六方屯脱贫户玉恒杰笑着说。

“以前,我们村没有什么产业,村里的年轻人都是外出务工,中老年人群只能在家守着家里的几亩田地,村里萧条没有生机。自从村里发展起这个小谷鸡林下养殖产业后,农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增收的路子,让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支书黄忠新说。

那桃村曾是一个“空壳村”。2015年精准识别时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8户993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来,村里依托自身自然条件,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起小谷鸡养殖特色产业;2019年成立了小谷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11栋鸡舍及育雏室、饲料房、看护房等配套设施,由小谷鸡公司提供技术和赊销鸡苗饲料及保价回收产品,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产业,预计年出栏商品鸡近4万羽。目前,基地形成了集鸡苗发放、肉鸡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

“我们村是通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就进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脱贫的。”那桃村第一书记李明建介绍到。据悉,经过五年的努力,那桃村共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759人脱贫。

“我在白玉蜗牛养殖基地里是养殖技术员,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甲篆镇好合村弄九屯农户张安全告诉笔者。

“2018年,我们村实施‘认领式’社会扶贫模式,整合社会认领资金及政府资金分别建成猪、鸡、羊、蜗牛标准圈舍202个,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带动了328户农户通过养殖实现增收。” 甲篆镇好合村支书张安洋说。

甲篆镇好合村17个村民小组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4户942人,贫困发生率为47.69%,是深度贫困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们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社+群众、村集体自营、资金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以上,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张安洋笑着说。

这是巴马县引导贫困村整合资源,多种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缩影。据悉,2016年以来,巴马县共安排资金10616.01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力推进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发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

目前,巴马全县共107个行政村(含社区)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659.6502万元,所有行政村(含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实现4万元以上的目标。在村集体经济助力下,2019年巴马县共完成4154户贫困户19157个贫困人口、2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24%,达到整县脱贫摘帽“一低于”标准。(凌吉荣、韦雄英、韦树北、刘佳)

(责编:刘佳、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