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先生的中国文人画

黎笙

2020年01月11日08:49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邓嗣明近照。黎笙供图

当受邀为嗣明兄的画册作序,欣然与惶然并至。示我以青眼的邓嗣明,其道德文章向来为我所敬重,不知我的这份答卷能否过关,实在是一次跨界评画的冒险。

近年随着大学同学微信群建立,毕业半个多世纪,云散各地的华师中文系62级同窗,得以在网络上欣喜重聚。虽无“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的戏剧性场面,然而以文会友,却成为年过古稀、群体性的老来一乐!

嗣明兄入群较晚,因他几十年伏案终日的治学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使然。及至入群却又焕发为最活跃的一位,并非是他参与交流的频率高,盖因他参与的方式有别,既携美文而来又时或配以美图并至。那该是一次次色彩缤纷的轰炸,可以想见惯以文字交流的中文系老才子们的惊喜与跃动,点赞之声随之纷起,构成群里一道独此一家的亮丽风景线。

嗣明的画是文人画无疑。他说,“我学的是中文,教的是语文,一生与文学作伴。因而,我的绘画创作亦浸润着文学的内涵与意境。无论花鸟、还是山水、人物,无不如是。”他的这番创作自白,内敛着他一贯的低调。嗣明岂止是教教语文,半个多世纪的写作一一大学时代就有大块文章载于《中国青年报》一一结晶为他的八部著作,其中美学专著就有三部,继中国诗美学、词美学,将出中国文章美学,不难想见这些探索美的精务之作,必能为其绘画剖出新界面,焕发蓬勃生机。这在他的画里都有可以一 一指证的呈现。

观嗣明的水墨丹青、花卉、鱼虫、山水、人物等,琳琅满目,最爱他的牡丹图,那种国色天香,浸润在笔底的是富丽,是雍容和华贵。凝神端视,不禁想起戏曲《贵妃醉酒》里杨玉环那酒后的香腮,酡红或是绯红,皆有热血浸润,却无一是小女子的软红。层层晕染在宣纸上的,是伸瓣怒放的热烈天姿和生命的张扬一一正是拼却醉颜红的牡丹。

其画常见写意与工笔交互,酣畅淋漓中嵌入些许的精致入微,在对比中相互彰显:愈见写意的恣肆与工笔的精微。君不见伏于芙蓉树下的蝈蝈,支起两只细腿,享受骄阳下的绿荫,那腿上纤毛森森,舒张着有幽香袭来的惬意;而护梦的芙蓉张开的是浓墨团团的叶片。

画功精到的嗣明并未拜过名师,领他入绘画之门的是他外公。传奇式人物的外公,身为沙市名厨,却通文史,善作画,循循善诱,把小外孙的绘画兴趣变成了热爱,使其涂鸦转而有了自觉的绘画追求,初中时脱颖成了写生能力,他曾回忆道:“我勾出眉毛,眼睛鼻子,嘴唇。然后找出高光点,用菱形交叉的线条画出比较暗的部分……不一会,肖像素描就画好了。”他的写生能力曾受到许多人的赞赏。

当岁月接过外公的接力棒,这种热爱便跑进了他的生命,完成了他对绘画终生不渝的信守。一位采访他的记者,惊讶于他的退休生活中绘画的不可或缺:每天“上午字画,下午写作”。

站在嗣明起点的外公,成为他童年、少年的神奇教科书。嗣明曾回忆,在他跟着别人叫一个地名“豆腐巷”时,外公纠正他该叫“杜甫巷”,告知他早在千年前的唐朝,李白呀,杜甫呀,这些诗坛的最明亮的星星都在沙市居住过。这些知识开启了嗣明少年的人文爱好,并从此贯穿了他的一生。

深厚的人文涵养,酿造着他绘画的卓然意蕴。见于扇面的山水丹青,别具佳趣。半弧咫尺,列于其间的,有山的静默,瀑的喧腾,云的奔走……似乎不用摇扇,自有万斛清凉扑面。吾尝叹曰:恨不能结庐其间,终老尘外矣!

嗣明兄性格偏内向,平时言语不多,偶发少年狂,也多半起因于画。记得今夏某日,时已夜半,他忽发一函,竟邀我去他画中一游。虽是玩笑,但他中了画之魔却是活龙活现!不滞于物的名士襟怀,堪比魏晋时期的王子猷。我因早睡,次日才得见他的微信,回复道:晨醒照例在手机里翻看微信,发现昨夜兄曾邀我“画游”,因已入睡竟错过了秉烛夜游的风雅!闭眼想象,又回扇面画中,“挟飞仙以遨游”,耽于绿,沉于黛,浮于白,缤纷过眼,莫不在咫尺千山之间。向身在沙市酷暑中的嗣明兄,道一声谢谢了!

我发现自己逝去已久的浪漫情怀,竟因嗣明的画而再度萌生,岂不怪哉而又幸哉!

(责编:伍迁、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