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平桂区创新实施“124”工作方法助力农民群众脱贫

2020年01月10日16:2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贺州1月10日电 近年来,为抓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贺州市平桂区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方针,创新实施“124”工作方法:即坚持一个思路、做好两大保障、实施四项行动,打通平桂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助力农民群众脱贫。

坚持一个思路 做大特色扶贫产业

坚持政策引导、因地制宜、龙头带动、技术引领、效益保障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大扶贫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该区利用林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整合资源,把优质水稻、茶叶、杉树、养鸡、根茎薯芋类+花生大豆、生猪列为平桂区“5+2”重点发展的特色扶贫产业。在大平瑶族乡、水口镇等山区乡镇发展茶叶、杉树种植产业;在城区周边乡镇重点发展水生蔬菜、现化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等产业。目前平桂区已有优质稻32万亩,茶叶3.2万亩,杉树46.17万亩,根茎薯芋类14.38万亩,肉鸡年存栏160.185万羽。

截至目前,该区“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2.42%,已认定的贫困村产业示范基地52个,实现每个贫困村均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1个以上产业基地。

强化两个保障 落实产业扶贫政策

强化组织保障。落实每个贫困村有一名处级领导挂点联系扶贫工作,每个村有一个驻村工作队,每个村有一支产业发展指导队伍,每个村有个产业统计信息员的“四个一”保障措施,扎实推进贫困村产业扶贫工作。目前,平桂区共安排驻村队员336人、产业发展指导员243人、产业统计信息员123人,为精准发展产业扶贫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政策保障。该区相继出台实行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等产业扶持政策,对发展产业及务工的贫困户、企业进行扶持、奖补。如对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的企业及参与务工的贫困户分别给予企业发放工资的10%和15%进行奖补。2018年以来,该区共计发放奖补资金超2280万元,贫困户累计享受政策超9531户次,有效实现了以政策引领特色产业全面发展。

实施四项行动 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实施龙头企业引领行动。通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扶贫产业发展,目前平桂区有瑞羊公司、天洲茶叶等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9家,社员3250人,有家庭农场50家。成功打造自治区级“藕莲天下”水生蔬菜产业示范区,发展莲藕产业1.59万亩,有效带动贫困户680户,户均增收6500元。引进12家茶叶公司(合作社)到平桂发展茶叶产业,建成茶叶加工厂7家,注册品牌5个,年可加工茶叶50万吨。在狮东、新民、金竹等土瑶贫困村实施由企业将黑茶放置农户家中进行养护的“寄茶于民”模式,带动参与养茶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约1万元。

实施示范区引领行动。该区累计整合资金4.17亿元推进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自治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个、市级3个、县(区)级4个、乡级12个、村级示范点56个。姑婆山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荣获自治区五星级示范区称号,猪福天下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藕莲天下水生蔬菜核心示范区荣获自治区四星级示范区称号。启动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山东寿光先进技术,推进平桂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901万元,已建成标准化温室蔬菜大棚300亩,大棚桃树种植650亩,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安排务工农民3000多工次,吸纳贫困户就业81人。

实施产销对接引领行动。开展“党旗领航、助力脱贫”及产销对接活动,发展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今年该区投入500多万元打造平桂区扶贫产业名特优农产品销售中心,通过“公司+电商+村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与贫困村签订农产品销售合作协议,建立帮扶机制,促进产销对接。同时,结合自治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搭建电商平台,确保每个村完成1个以上网点带动农产品销售,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农业品销售出去,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和市场风险。

实施扶贫车间引领行动。引进企业或个体发展加工或代加工等“扶贫车间”微就业,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造血性”收入难题。目前,平桂区已建成茶叶、灯饰、竹艺、蔬菜种植及大理石、箱包厂等“扶贫车间”149家,带动就业6000多人,其中贫困户800多人,实现就近接纳贫困户务工,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贺州市超群有限公司在西湾街道建设箱包厂扶贫车间,安排22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就业89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柳唐结、陶胜平)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