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县:“指尖技艺”助推增收脱贫致富

2020年07月30日15:4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编织是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列入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直以来,浦北县委、县政府通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设立编织扶贫车间,加大对编织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促进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浦北县现有编织企业、编织扶贫车间200多家,编织生产行业产值达20亿元左右,荣获“广西编织之乡”称号。

“非遗+扶贫”,“内生”动力不断加码

近年来,浦北县积极探索“非遗+扶贫”的模式,根据编织的特点和工作实际,采取政府投资、对口帮扶、合作共建等方式,设立非遗扶贫车间,形成一个或几个相对集中的传统工艺生产培训和交流展示空间。例如广西浦北县丹丹工艺编织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以“车间坐班制+家族作坊式”的形式运转。变“输血”为“造血”,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实现“精准扶贫、非遗传承”双促进。2019年,广西浦北县丹丹工艺编织专业合作社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吸收农户230多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20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

目前,浦北县龙门镇有编织扶贫车间6家,辐射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多人,平均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增加收入8000多元。

“非遗+扶智”,扶持传承不断提升

2019年11月1日,浦北县明确对发展编织产业的财政扶持政策:工艺编织行业按企业年度缴纳税收总额中县级留存部分的25%、30%、35%等不同档次给予扶持。并优化和充实浦北县编织协会和扶贫车间组织建设,引导编织扶贫车间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开展浦北县编织产品宣传推介、参展参评、技能技艺比赛等活动。做好浦北编织品牌建设工作,履行在产品质量控制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协调协同职能。同时,构建乡村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引导企业成立非营利性公益技能培训机构,进行“校企合作”,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带动就业创业。此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聘请外地编织大师充实技术队伍,鼓励本地手艺人向外地大师拜师求艺。实施大师进校园计划,定期邀请编织工艺大师进校园授课。通过非遗传承人的“传、帮、带”,不断探索完善非遗保护发展及促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非遗+消费”,销售渠道不断延伸

浦北县是广西编织工艺品主产地,编织产品出口约占全区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20%至30%之间,是广西编织工艺品出口大县,以龙门、小江、三合、北通镇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全县10多个乡镇。

近年来,浦北县通过引进有阵地、渠道和平台的知名电商企业和相关企业,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举办“非遗消费扶贫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编织产品展示销售与各类相关博览会、展销会相结合,加大编织产品在线下线上的宣传和营销力度。例如:广西浦北县丹丹工艺编织专业合作社的传承人李立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编织产品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

目前,龙门镇有编织企业42家,规模以上企业5家,从业人员12200人,占全镇就业人员61%。2019年,龙门镇编织编织企业产量100万件(箱),产值30566万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税金1536万元。(梁妙玲、吴达立、张良基)

(责编:刘佳、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