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筑台 大會引鳳:樂業全域文旅的破局之路
![]() |
| 低空游覽基地。樂業縣委宣傳部供圖 |
輕紗般雲霧漫過1466米懸崖觀景台,望著棧道上駐足拍照的游客,樂業大石圍景區負責人陳健感慨:“以前游客來樂業,看個天坑就匆匆趕路﹔現在能飛上天俯瞰奇觀,住進民宿體驗煙火,連農家臘肉都成了帶不走的念想。”這番話道出“世界天坑之都”文旅產業的深刻蝶變——作為2025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核心觀摩縣,樂業正以大石圍天坑群、火賣戶外探險康養基地、低空游覽基地等為窗口,展示“生態變效益”的實踐答卷。
這份蛻變並非偶然。依托“13510+N”工作思路,樂業打破“資源孤島”困境,凝聚“全民共治”共識,以“村村是景區、戶戶是民宿、人人搞旅游”的實踐,讓2024年游客量突破602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0.7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32.98%和43.65%,為縣域文旅提供鮮活范本。
理念破局:從“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的共識聚變
專班機制啃下“硬骨頭”。針對3個核心觀摩點,樂業推行“一點一策一領導”機制,抽調骨干組建綜合協調組,實行處級領導帶班制。主要領導足跡遍布各觀摩點,帶方案逐點優化、對接資源,解決大石圍天坑雲海天舟清洗、低空基地飛機採購等問題。如今,大石圍地質奇觀、低空基地雲端體驗、火賣村康養服務形成互補,成為展示樂業文旅的“黃金三角”。
政策紅包激活“內動力”。同樂鎮刷把村村民梅小龍,將老房改造成民宿,借縣裡“最高10萬元”民宿以獎代補政策,完成衛浴升級與庭院改造:“改造后游客體驗更好,夏天來避暑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這樣的故事在樂業屢見不鮮。
規范市場守好“金招牌”。2025年以來,全縣出動執法人員2374人次,檢查文旅經營單位428家,處理投訴25起,發放宣傳資料900余份。從景區票價明碼標價到民宿衛生公示,從導游服務規范到食品安全溯源,一系列舉措讓“放心游樂業”成為共識,也讓“我為家鄉代言”從口號變為村民自覺。
業態革新:從“單一觀光”到“全域體驗”的產業升級
依托“世界天坑之都”“世界長壽之鄉”雙IP,樂業跳出“看天坑”單一模式,構建“雲端—地面—地心”三維體驗體系,將靜態資源轉為動態產品,實現“四季皆可游、處處是景點”。
雲端經濟打開新視野。低空飛行基地內直升機轟鳴,游客俯瞰串珠狀天坑群。這裡開辟喀斯特山區“空中經濟走廊”,引進2台全球首款CAAC“四証齊全”的億航EH216-S載人自動駕駛飛行器,一鍵起飛、AI領航,帶游客靜音掠過大石圍天坑、布柳河等景點,既為低空文旅注入核心力量,也讓游客體驗科技與山水交融的空中之旅。
地面聯動激活全域活力。“體育+旅游”讓樂業熱度攀升。2025年以來,“邀約美麗山水間·徒步廣西”“跨年徒步”等20場賽事接連舉辦,“一月一徒步”人氣爆棚,吸引游客組團參與,助推“戶外樂園”品牌打響。火賣飛虎洞飛拉達攀岩同樣火爆,“岩壁鐵道”設計讓普通人漫步懸崖,260米攀登搭配300米溜索,成Z世代探險新寵。
紅色文旅與鄉村旅游碰撞精彩。黃文秀駐村辦公舊址獲評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教育+鄉村旅游”模式入選廣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串聯百坭村、紅七紅八軍會師紀念館的研學環線,已接待團隊超200批次。
農業與文旅牽手讓“土產”變“特產”。6萬畝獼猴桃基地成“田園景區”,甘田鎮“採摘游+電商直播”讓獼猴桃售價翻倍﹔《樂業臘肉》《仙人橋上珍味集》等非遺美食屢獲大獎,成游客“帶得走的記憶”。夏季22℃涼爽氣候讓樂業入選廣西“寶藏涼縣”,大石圍懸崖帳篷營地入住率穩定在80%以上,成全國避暑網紅地。
文化賦能浸潤體驗感。第十一屆甘田民間舞龍展演、首屆麃湯民俗文化活動等181場文化活動,讓游客感受民俗魅力﹔瀕危劇種“唱燈戲”下基層、戲曲進鄉村等惠民演出,讓文化遺產活態傳承。重點節日推出景區門票減免,游客參與度與滿意度同步提升。
開放借力:從“單點突圍”到“抱團發展”的格局躍升
“閉門造車走不遠,借勢登高方能行穩。”縣委書記帶隊赴湖南桂東、江西婺源考察的論斷,為樂業文旅打開新視野。通過對標先進、項目帶動、聯盟發展,樂業實現“單點出彩”到“全域精彩”的跨越。
對標先進補短板。借鑒桂東“民宿串聯”經驗,樂業推出民宿品質提升工程,推動火賣村、刷把村集聚發展,形成鄉村民宿集群。2025年民宿“以獎代補”政策落地后,全縣新增民宿80余間,80%由村民自主經營,23個行政村實現旅游服務點全覆蓋。
同時,樂業借鑒右江區IP打造路徑,鼓勵本土文創企業與高校合作,深挖天坑地貌、壯族民俗資源,開發手工藝品、特色飾品等文創產品,以文創賦能文旅融合。
重大項目強支撐。總投資15億元的仙霞山休閑旅游度假區,是樂業文旅“一號工程”,規劃面積12平方公裡,涵蓋康養酒店、非遺體驗館等。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資3.1億元,超額達標﹔基礎配套工程完工80%,纜車設備已採購,民宿項目完成可研正推進規劃,累計投資約8000萬元。
聯盟發展擴影響。樂業主動融入黔桂“天字號”旅游目的地聯盟、巴馬長壽養生旅游勝地,申辦國際山地戶外挑戰賽、全國徒步大會等賽事,打造“跟著賽事來旅行”品牌﹔借高端媒體推介,讓“世界天坑之都”名片走向全國。
價值升華:從“經濟增長”到“共同富裕”的民生答卷
文旅發展的終極目標,是讓群眾共享紅利。亮眼數據背后,是家庭增收、鄉村蝶變,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
就業崗位精准供給,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增收”。文旅產業成吸納就業、帶動致富的重要引擎,不少村民從外出務工轉為扎根家鄉從事涉旅工作,收入穩定且能兼顧家庭。
火賣村借特色旅游資源與觀摩點建設契機,村民投身民宿、向導、農家樂等業態。2025年5-7月,僅火賣戶外探險康養基地就接待游客7000人次,營收約280萬元,更多勞動力實現本地就業,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同步增長。
“跟著水果游樂業”的宣傳語照進現實。打造了12條精品旅游線路,將獼猴桃、高山茶等特色農業與天坑、森林等生態資源結合,釋放“1+1>2”效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樂業獼猴桃”借旅游渠道提升附加值,特色農產品銷量增長,冷鏈物流體系完善,傳統技藝同步賦能增收,讓特色產業成鄉村致富支撐。
從大石圍雲霧繚繞到民宿煙火人間,從紅色舊址精神傳承到非遺展演歡聲笑語,樂業用實踐証明:生態資源價值轉化,關鍵在理念革新,核心在業態創新,落點在民生改善。當“世界天坑之都”美名遠揚,當村民腰包漸鼓,樂業正以全域文旅的破局之路,書寫生態富民的時代答卷。(姚再禧、黃文宸)
![]() |
| 火賣村飛虎洞飛拉達。樂業縣委宣傳部供圖 |
![]() |
| 美麗的仙霞山。樂業縣委宣傳部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