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縣鄉人大同心“繡”出瑤寨新畫卷

——田林縣八渡瑤族鄉六章村“千萬工程”建設工作側記

2025年11月21日11:5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清晨薄霧中,廣西田林縣八渡瑤族鄉六章村平翁屯的鳥鳴喚醒山寨。幾個月前,這裡還是坑窪土路、污水橫流、圈舍雜亂的模樣﹔如今,硬化路通到家門,污水管網藏於地下,休閑角花香陣陣——這幅瑤寨新畫卷的繪就,離不開該縣人大的統籌引領與精准助推,更離不開縣鄉人大代表與村民的同心協力,讓“千萬工程”在基層結出民生碩果。

平翁屯道路硬化。田林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供圖

平翁屯道路硬化。田林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供圖

破局:縣人大領航,把“心頭難”繪成“路線圖”

六章村作為瑤族聚居村,基礎設施薄弱曾是發展“堵點”。縣人大將其納入重點幫扶村,成立常委會領導牽頭的專項工作組,多次深入平翁屯調研,與鄉人大、村“兩委”共同梳理出“路、水、環境”三大難題。

“李代表,雨天土路爛得出不了門,污水味熏得人睡不著!”第一次項目議事會上,村民李金明的吐槽道出心聲。縣鄉人大代表、村支書李永星回應:“縣人大早把大家的難處記在心上,還協調了交通、水利專家來幫忙。”

為讓規劃貼合民意,縣人大牽頭組織3場專題議事會,20余名村民、代表圍坐獻策:“主干道要寬到能過小車”“污水管得埋深點”……收集的20余條建議,經縣人大聯合多部門論証,最終形成“施工路線圖”:硬化道路1500米、鋪設污水管網1000米,同步整治環境。更關鍵的是,縣人大通過專題詢問推動縣政府將項目納入民生實事,協調落實專項資金46余萬元,為建設按下“啟動鍵”。

共建:縣鄉聯動,讓“代表帶頭”變“群眾跟上”

項目啟動后,宅基地讓地、施工協調等難題接踵而至。縣人大立即啟動“人大監督+代表聯動”機制,組織縣代表專項視察,現場破解堵點。

污水管網需佔村民李斌宅基地邊角,他起初抵觸:“這是祖輩的地,讓了不踏實。”縣人大代表李永星上門:“管網通了,全屯污水能處理,你家門口也干淨了。縣人大還協調了管護資金,以后屯子美了,說不定能搞旅游!”真誠溝通打動老李,他主動讓步。

在縣人大引領下,村民參與熱情高漲,12戶村民共讓出宅基地1666平方米,村道拓寬至4.5米﹔鄉代表岑彩樂天天蹲守工地查質量,村民自發組建20人“義務監工隊”﹔15名有施工經驗的村民主動參與放線、埋管。縣人大還通過代表聯絡站搭建“議事平台”,及時調整施工方案。最終,群眾投工投勞320余人次,主動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堆積物30余處,拆除豬圈10個、廁所2間、廚房2間等折資10萬元,后續自主重建投入40萬余元,累計貢獻超50萬元,實現“項目為群眾,群眾建項目”。

人大代表深入瑤寨,與群眾共話民生。田林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供圖

人大代表深入瑤寨,與群眾共話民生。田林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供圖

蝶變:人大監督,讓“環境美”變“生活甜”

“以前下雨踩泥坑,現在走路不沾灰﹔以前污水橫流,現在空氣都清新!”站在硬化路上,村民李永茂的笑容裡滿是滿足,這背后是縣人大全程監督的成效。

“三清三拆”中,村民梁志康舍不得舊豬圈,人大代表多次上門“算賬”:“拆了豬圈種花,住著舒心﹔孩子回來,環境好也願意多住幾天。縣人大還會監督管護,好日子能長久!”老梁不僅主動拆圈,還幫著勸鄰居。

項目建設中,縣人大組織3次專項視察、2次滿意度測評,針對路面平整度、管網質量提出6條整改建議,全部督促落實。如今的平翁屯,1500米硬化路縱橫,千米管網終結污水難題,大榕樹下的休閑角成了村民聚集地,村部前花壇鮮花怒放,環境蝶變讓生活更有甜味。

守護:長效賦能,讓“一時美”變“長久美”

“千萬工程”建設難,管護更難。縣人大主動推動建立長效機制,指導六章村將道路管護、污水維護等納入《村規民約》,明確“門前三包”﹔倡議成立10人“志願管護隊”,負責日常巡檢﹔鄉人大定期組織代表巡查,監督“美麗庭院”評選。

“這條路是咱們一磚一瓦修的,縣人大幫我們建得這麼好,得守好!”管護隊隊員李彩芳巡查時的感慨,道出大家的心聲。夕陽下,平整道路映著余暉,休閑角傳來歡聲笑語。平翁屯的蝶變,是縣人大助推“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更是縣鄉人大同心為民的鮮活注腳。這幅瑤寨新畫卷,在人大監督與群眾守護中,正愈發絢爛。(農玉娟、覃金龍、黃春連)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