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科教文衛

玉林師范學院:構建“三重浸潤”美育教學新生態

2025年11月21日16:0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玉林師范學院全面落實五育並舉,全力推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形成了特色鮮明又富有成效的“文化根脈-美育浸潤”育人模式。學校以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為指引,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建立課程-實踐-社會“三重浸潤”美育教學體系。理論課程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美學理論,融合多學科知識﹔項目實踐創設真實情境,激活學生在藝術創作中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社會實踐推進校內課堂向社會課堂延展,提高學生在文化傳承與公益服務中的責任意識。依托三重浸潤路徑,形成“文化認知-能力建構-素養升華”三階遞進,實現美育從知識傳遞到素養形成的層級跨越,促進美育素養遞進提升。

美育浸潤中心大樓項目啟動儀式。玉林師范學院美育教育教學中心供圖

美育浸潤中心大樓建設項目啟動儀式。玉林師范學院美育教育教學中心供圖

課程浸潤:強調“面向人人+通專融合”,培養“傳承”精神

樹立科藝協同、融合育人的美育課程理念,優化美育課程設置與管理,將美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要求學生至少修讀2學分美育課程,開設課程333門次,覆蓋學生超2.6萬人次,《AI音樂文化解碼與創作》入選廣西普通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交叉融合”模塊首批上線案例。如設置涵蓋地域文化、非遺、中華經典、書畫藝術、民族舞蹈、東盟與“一帶一路”美育文化體驗及其跨學科融合的美育課程,筑牢美育文化根基。

實踐浸潤,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項目式教學,提高“守藝”能力

通過“課創N+項目式”教學,強化“學·研·創·演”全過程。地方戲劇(桂南採茶戲)、音樂劇(《南流絲路行》)、桂東南民歌(《沙田柚子滿船頭》)等眾多作品,從作品的教學到創編及展演的全過程,提高學生對本土文化的體驗及轉化應用能力。強化美育品牌建設,如“守藝·十二工坊”“樂舞·燭心”等,開展“書香玉師·經典閱讀”“畫說玉林”系列成果展、“玉之聲·藝術思政”音樂會等精品文化活動,面向非專業師生開展傳統工藝普及培訓,高水平藝術團專場、校內校外交流展演等活動1000余場。《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獲“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創新大賽”三等獎,師生作品在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一等獎,美育改革創新案例獲國家級三等獎等。音樂劇《新時代青春之歌》獲廣西高校思政原創文化精品項目。

學校舉行建校80周年文藝晚會。玉林師范學院美育教育教學中心供圖

學校舉行建校80周年文藝晚會。玉林師范學院美育教育教學中心供圖

社會浸潤,強調以鄉村美育、文創設計為載體,涵養“培元”功能

實施“1+X”鄉村美育蒲公英計劃。以鄉村美育為載體,通過美術、音樂、舞蹈、科普等多種藝術教育,以結對幫扶、大中小一體化和數字共享等形式,形成多元化服務,提升師范生的美育教學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認同感。以傳統工藝文創為載體,實現教育實踐與社會價值的雙向賦能。研發的系列桂東南特色樂器,在“紅銅鼓”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以大美玉林為主題的鋼筆畫明信片在中國郵政發行,引起廣泛關注。科學美育創新,通過“酷玩物理”,用光影、聲波打造沉浸式藝術實驗﹔“材料美學”揭秘納米結構、智能材料的視覺奇跡﹔“仿生美學”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將生物智慧轉化為創意設計﹔“AI美育療愈”借助算法生成個性化藝術,調節情緒、激發靈感。(周丹丹)

(責編:伍遷、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