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北海支隊創新推行“一觀一辨一品”群眾性自我教育模式

活動現場。
今年以來,武警廣西總隊北海支隊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創新推行“一觀一辨一品”群眾性自我教育模式。該模式圍繞官兵現實思想關切,系統規劃“進步觀”“榮譽觀”“婚戀觀”等十二個專題,按月組織實施,形成了“黨委統攬、機關協調、基層主創、官兵主體”的教育新格局,有效激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生動力。
該模式以“觀點+故事+分析+結論”學習教育法為基礎,構建起“一觀引領、一辨深化、一品升華”的教育閉環。每月圍繞一個主題,通過“好課分享”亮明正確觀點,借助“微課辨析”開展思想交鋒,依托“一隊一品”特色文化進行情感升華,形成了理論講授、群眾討論、文化浸潤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各單位充分發揮文化特長,打造出“橋頭堡樂隊”“五小育人”“海絲路武術隊”等特色品牌,讓教育在寓教於樂中入腦入心。

活動現場。
在首場“進步觀”專題教育中,政治教員黃遠毅的授課引發了官兵熱烈反響。義務兵與警士代表結合自身經歷暢談感悟,強調進步不能囿於功利思維,而應注重能力積澱與精神成長。紅肩章宣講員王賽文以微課形式深化主題,其認真備課、深入鑽研的態度,成為官兵踐行“終身學習”理念的生動示范。“橋頭堡樂隊”以自創歌曲《薪火傳承》奏響強軍旋律,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在寓教於樂中升華了官兵對成長進步的認知。隨后,各單位按計劃陸續開展后續專題教育,形成了月月有主題、人人受教育的良好態勢。
這種教育模式的創新之處在於實現了“三個轉變”:教育主體從“政治干部唱獨角戲”轉變為“全體官兵共同參與”,教育形式從“單向灌輸”轉變為“多維互動”,教育效果從“入耳”轉變為“入心”。在“橋頭堡講壇”“強軍故事會”等平台上,官兵們用兵言兵語講述身邊故事,在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在文化熏陶中升華認識。
北部灣畔,思想引領持續夯實官兵忠誠根基。隨著十二個專題教育的深入推進,“一觀一辨一品”已成為支隊思想政治工作的亮麗名片。該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更探索出了一條契合時代要求、貼近官兵實際的教育新路,為鍛造一流橋頭堡部隊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和精神支撐。
林海濤、王揚洋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