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科教文衛

西林縣民族實驗小學深耕勞動教育沃土

2025年11月19日17:5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立德樹人不能少了勞動教育這一環,尤其是寄宿學生,掌握勞動技能、樹立勞動觀念,既是成長需求,更是全面發展的關鍵。”11月18日,西林縣民族實驗小學校長王吉光介紹。

近年來,西林縣民族實驗小學聚焦寄宿學生自理能力弱、勞動意識淡薄等痛點,打破傳統勞動教育“碎片化開展、象征性參與”的局限,將勞動教育納入“五育融合”整體布局,搭建“課程+實踐+文化”三位一體教育模式,讓勞動教育成為連接德智體美勞的重要紐帶,不斷筑牢學生成長根基。​

課程筑基,雙線培育勞動素養​

走進該校課堂,勞動教育的“分層密碼”清晰可見。在基礎性生活勞動課程體系中,低年級學生通過《整理書包》《系鞋帶》等趣味課程啟蒙勞動意識。中高年級則聚焦《洗衣整理》《廚房安全小常識》等實操內容,逐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如學校的《洗衣服》課例,將衣物分類(智育)、節約用水(德育)、衣物晾晒技巧(勞育)有機融合,成為勞動教育基礎課程的標杆。

特色課程更添“八桂韻味”。學校深挖西林本地非遺資源與農耕文化,學校剪紙傳承人盤文美、傳統種植能手韋美芬等“鄉土專家”開設剪紙、刺繡等社團課程。如四年級《妙趣的剪紙藝術》課程,讓學生在剪刻“銅鼓紋樣”“壯錦圖案”中,既掌握剪紙技藝,又感受非遺魅力,學生參與率極高。

實踐拓維,多方構建勞動場景​

“這間宿舍連續兩個月獲評‘文明宿舍’,被子疊得像‘豆腐塊’,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在該校宿舍區,宿管員指著整潔的內務介紹。校園內,學校推行衛生區“包干到班”、宿舍內務“責任到人”制度,2025年春季學期共評選優秀宿舍32間,內務合格率超95%。在校園“班級責任田”裡,每班學生種下的青菜、蘿卜等作物單學期產出200余斤,收獲的成果由學生帶回家與親人分享,讓學生品嘗到自己的勞動果實。

家庭是勞動教育的延伸課堂。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分年級《勞動任務清單》,低年級幫家長擺碗筷、整理玩具,中高年級負責掃地、洗碗、照顧家中綠植,學生參與率達100%,不少家長反饋 “孩子變得更懂事,主動分擔家務了”。​

社會層面的勞動實踐更讓學生“長見識、強擔當”。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植樹造林、“我為城市美容”等志願服務,走進街道、敬老院開展義務勞動。“看到自己種的樹苗抽出新芽,覺得特別有意義!”參與植樹活動的學生張華蕊說,這些實踐讓她深刻體驗“勞動創造價值”的含義。​

文化潤心,讓“勞動光榮”融入成長基因​

學校“勞動小能手”公示欄前,學生們駐足觀看﹔校園文化長廊上,學生的剪紙作品、種植日記、志願服務照片格外醒目…… 該校將勞動文化浸潤校園每個角落,通過主題板報、廣播專欄、勞動故事分享會等形式,宣傳勞動模范事跡與學生勞動成果。​

在評價激勵方面,該校將勞動表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2025年春季學期共有15名學生獲評“勞動小能手”。同時通過開展“勞動金點子”征集活動,學生提出的“廢舊紙箱改造成收納盒”“責任田分區管理”等10項創意被採納,充分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性。​

截至目前,該校98%的中高年級學生能獨立完成內務整理,85%的學生表示從勞動中獲得成就感,家長對學校勞動教育支持率達98%。(王正庭、黎紫薇)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