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行業

廣西清潔能源裝機突破8000萬千瓦 綠色發展邁上新台階​

2025年11月07日16:2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10月30日,從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獲悉,隨著220千伏中能建樟木風電項目順利並入廣西電網,廣西清潔能源裝機容量正式突破8000萬千瓦大關,同比增長32.12%。在廣西所有電源類型中,清潔能源規模佔比達72.15%。今年以來,清潔能源發電量127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8%,佔全部電量類型的66.3%,這意味著每5度電中就有3度是綠色電力,能源“含綠量”持續提升,為廣西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積極優化新能源並網流程,推出“一站式”辦電服務。廖柳伶攝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積極優化新能源並網流程,推出“一站式”辦電服務。廖柳伶攝

“綠能”突圍:新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

“雙碳”目標的推進,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按下“快進鍵”。廣西坐擁得天獨厚的綠色能源資源,在各類清潔能源中,新能源發展尤為亮眼。自2021年廣西電網新能源裝機首次突破1300萬千瓦后,短短4年間,新能源開發建設全面提速,截至2025年9月,新能源裝機容量躍升至5572萬千瓦,完成了從1000萬千瓦級到5000萬千瓦級的重大跨越,實現了大規模、高比例發展。​

這一發展進程中,廣西新能源亮點頻出。“十四五”期間,廣西海上風電實現“零的突破”——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A場址工程全容量正式並網發電,這一突破也讓廣西成為西部首個涵蓋水、火、核、陸風、海風、光等多種電源類型的省級電網。截至2025年9月30日,該項目自投運以來累計發電量已突破16億千瓦時,為廣西能源供應增添海上綠色動能。​

如今,在廣西大地上,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風電設施晝夜不停旋轉,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正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綠色活力。2025年,廣西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累計達175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新能源年發電量達512.9億千瓦時,佔全區總發電量比重提升至26.6%﹔單日新能源發電量最大值更創下3.02億千瓦時的歷史紀錄,新能源已成為廣西增量電源中的“主力軍”。​

廣西華昇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約480萬千瓦時,為資源循環利用提供新路徑。​熊秋月攝

廣西華昇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約480萬千瓦時,為資源循環利用提供新路徑。​熊秋月攝

“綠電+”多元化:創新模式激活資源潛力​

在廣西,“綠電+”發展呈現多元化格局。除了內陸地區的平原風力發電站,“分布式光伏+農光互補”項目化身“陽光銀行”,“水上漂”的漂浮式光伏電站也成為能源開發的新場景。

9月11日,廣西華昇水上漂浮式光伏電站正式並網發電。該電站總裝機容量4.35兆瓦,由26個超大型光伏矩陣組成,建在4.1萬平方米赤泥堆場回水池形成的水域上。這種建設模式不僅節省土地資源,還能減少水分蒸發,起到一定節水作用。經測算,該電站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約480萬千瓦時,為資源循環利用提供新路徑。​

廣西農業、漁業資源豐富,“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項目成為踐行“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實踐,構建起“光伏+水系治理+生態養殖+生態修復+生態農業”的立體循環發展模式。

今年9月底,防城港東興市江平鎮陽光新能源漁光互補項目三期正式並網。在這裡,抬頭是一排排光伏板,低頭是一大片魚塘,實現綠色發電與魚類養殖同步推進。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採用柔性支架樁設計和新型光伏組件,不僅具備雙面發電功能,還減少單位容量樁基使用量40%,大幅提升魚塘養殖面積與系統發電量。​

“從前期規劃、項目建設到並網接入服務,南方電網廣西防城港供電局專業團隊全程通力配合,高效完成驗收、調試、並網試驗等手續辦理,辦理時間較常規流程縮短70%。”該項目負責人謝忻波介紹,如今並網服務申請愈發透明高效,所有申請材料均通過線上上傳,實現“一次都不用跑”。​

據了解,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積極優化新能源並網服務,完善並網申請、接入系統方案審查、並網調試等環節,推出“一站式”辦電服務並推行數字化服務模式,實現業務線上辦理與進度全程可視化,進一步縮短服務時間、提高服務效率,規范電源並網服務流程,暢通綠電接入“最后一公裡”。​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供電服務人員定期走訪,了解用戶需求。熊秋月攝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供電服務人員定期走訪,了解用戶需求。熊秋月攝

提升“含金量”:新能源裝備產業成經濟增長引擎​

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帶動下,“十四五”以來,廣西大力培育建設新質生產力,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光伏電池、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服務機器人等新產品產量實現成倍增長。​

9月9日,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台“三峽領航號”基礎在廣西鐵山港藍水海洋北海基地成功交付。該平台由三峽集團主導研發、廣西藍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單機容量達16兆瓦,重量達7500噸,建成后年發電量約4465萬千瓦時,將為深遠海風電開發提供關鍵裝備支撐。​

當前,海上風電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從近海向深遠海加速進軍。在廣西北海市鐵山港藍水海洋北海基地,剛剛“走”下生產線的巨型風機底座平台整齊排列、整裝待發﹔生產車間內,工人有條不紊地組裝風機平台,一派繁忙景象。​

據悉,鐵山港區是廣西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的重要基地,產業集群正加快發展壯大。南方電網廣西北海供電局緊密對接當地產業布局,根據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用電需求,主動靠前服務。“我們主動融入企業發展規劃,提前布局建設與之匹配的堅強智能電網,目前電網供電能力可滿足企業當前用電需求。針對產業集群后期發展,我們在‘十五五’期間規劃了220千伏黃稍送變電工程等項目,確保電力‘發得出、落得下、用得好’,為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筑牢能源底座。”北海供電局規劃發展部副經理馬游表示。​

同樣在北部灣畔,作為防城港市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項目的高端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廣西明陽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生產線運轉不停、繁忙有序。據悉,該公司於2023年8月建成投產一期大兆瓦級海陸風電整機制造基地項目,年生產主機可達300台套,年產值超12億元。​

“當前廣西能源結構轉型加速,周邊地區對清潔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再加上廣西的自然資源與港口優勢,為我們把握風電產業發展機遇、引領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廣西明陽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楊葉蓉介紹,該公司二期超長葉片廠生產基地項目計劃於2026年開工,規劃新建6-8條超長葉片生產線,建成后有望成為廣西規模最大的海上風機葉片生產基地。​

為支撐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積極推行“首席客戶經理”工作機制,提供從技術咨詢、報裝接電到后期運維的“一對一”全生命周期用電服務。同時,持續鞏固“綠電+先進制造業”模式,大力推廣綠色電力交易,支撐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等新興產業使用綠色清潔能源生產,實現“綠電造綠電”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提升產業“含綠量”,推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廣西以全產業鏈發展思維協同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與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已成為廣西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用電大數據顯示,2025年1-9月,廣西風能原動設備制造用電量累計增長1247.33萬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105%﹔僅今年9月,廣西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用電量同比增長超300%,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陸冬琦 謝佳炬 韋海亭 詹厚劍 熊秋月 丘美紅 陽文志)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