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林藥(油)套種結碩果 生態經濟雙豐收

2025年11月06日11:54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在桂西南的崇山峻嶺之間,一片佔地逾2.3萬余畝的綠色寶藏——廣西靖西市五嶺國有林管護中心,正悄然經歷一場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的深刻蝶變。山間,不再是昔日機器轟鳴、以木材生產為單一目標的傳統林場,而是化身成為一個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地。一條以“林藥套種、林油間種”為核心的生態與經濟共贏之路,為區域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

從“木頭經濟”到“生態經濟”的戰略轉身

始建於1956年的五嶺國有林場,將木材供給視為首要使命。長達數十年的經營中,砍伐與育林交替進行,但發展的路徑始終未能跳出“木頭財政”的窠臼。時代的浪潮推動著變革,2017年的國有林場改革成為其命運轉折點。從“林管局”到“管護中心”的名稱更迭,絕非簡單的文字游戲,而是一場職能定位的根本性重塑:從一個商品經營型林場,徹底轉向公益服務型機構。

這一轉變,意味著發展邏輯的徹底顛覆。考核的“指揮棒”從單一的木材產量,轉向了森林覆蓋率、生態修復成效、生物多樣性保護、產業帶動效益等多元維度。管護中心的職責清單上,新增了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生態管護重任,同時也肩負起各級林業科技推廣與國有森林公園建設的新使命。林場的工作重心從“取於林”全面轉向“護於林、用於林、富於民”,為探索生態價值實現機制打開了無限空間。

“林藥(油)套種”繪就生態與經濟雙贏畫卷

轉型之路,關鍵在於找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最優平衡點。該中心將目光投向了潛力無限的林下空間,大膽探索“生態+產業”的融合路徑,“林藥套種、林油間種”模式應運而生。它遵循自然規律,充分利用森林生態系統的垂直空間,構建了一個多層經營、和諧共生的有機整體。高層,是珍貴樹種西南樺等高大喬木,它們構筑起林場的生態骨架,春夏嫩綠、秋季金黃,形成絢麗的景觀長廊﹔底層,則成為砂仁、雞血藤等喜陰中藥材的理想家園。林間種植油茶等經濟林木,四季常青,花果兼具觀賞與經濟價值﹔這種復合經營模式,產生了“1+1>2”的協同效應。

從生態角度來看,豐富的植被層次極大地提升了森林的質量。林場森林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且林分結構更健康,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監測數據表明,林區內鬆鼠、鳥類等野生動物活動日益頻繁,桫欏等珍稀植物群落生機勃勃,一個充滿活力的森林生命共同體正在形成。砂仁、油茶等作物本身具有固土保水、涵養水源的功能,進一步鞏固了生態屏障。

從經濟角度而言,“點綠成金”的效益清晰可見。2021年啟動的300畝林下砂仁種植項目,進入豐產期后,預計每年可採收鮮果3000斤以上,僅此一項便可帶來超過6萬元的經濟收入。而500多畝已進入挂果期的油茶林,更是成為了林場一筆“綠色不動產”,提供著長期而穩定的收益。這種“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產業模式,有效破解了林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的難題,讓生態投入在短期內就能獲得經濟回報。

綠色動能持續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林藥套種、林油間種”的成功實踐,是一個示范窗口和輻射源,為周邊鄉村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其意義遠超出林場自身的盈虧報表。這種模式清晰地昭示:保護生態才是發展的機遇﹔綠水青山不用“破壞”也能“變現”,通過科學的路徑設計,完全可以轉化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金山銀山。

五嶺林場的轉型之路,是一條堅守與創新並舉之路。它守住了生態安全的底線,激活了產業發展的活力,更摸索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靖西五嶺國有林管護中心主任黃光啟對此充滿信心。他表示,未來的藍圖已經繪就:中心將繼續深挖林地潛力,在適宜區域進一步擴大砂仁、雞血藤等道地藥材的種植規模,同時積極探索林下養殖、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新業態,推動產業鏈不斷延伸,讓森林的多元價值得到極致發揮。

這片郁郁蔥蔥的林海証明,當發展的理念從索取轉向共生,一片葉子、一棵果樹、一株藥材,都能匯聚成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礡綠色動能,書寫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彩篇章。(何彪、謝徽)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