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從“嫩指尖”到“厚繭手”

2025年11月06日11:3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圖為莫慧玲在培訓基地練習電池安裝。黃繽瑤攝

莫慧玲在培訓基地練習電池安裝。黃繽瑤攝

11月1日,中國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電系統鐵路通信工(現場綜合維護)職業技能競賽的領獎台上,莫慧玲接過第五名的獲獎証書后,下意識地摩挲了一下右手掌心——那裡的繭子已經磨得發硬。很難讓人想到,三年前的她,是個剝線鉗都不怎麼會的“菜鳥”。

2020年盛夏,剛走出大學校門的莫慧玲,入職國鐵南寧局南寧通信段,成為了一名通信工。定職后,她被分配到室內網管工區,日常工作是盯著屏幕監控通信設備運行狀態、處理數據告警。“每天都和電路、數據打交道。”莫慧玲回憶起當時的狀態,她的手大多放在鍵盤上,敲下一串串設備代碼、調出一頁頁告警記錄,而室外的光纜、基站、鐵塔,對她而言還停留在網管終端的圖標裡。

憑借定職考核中最高的理論成績,莫慧玲成為了工區裡的“潛力新人”。2022年,工長龔賀找到她,指著一份國鐵南寧局電務系統青年職業技能競賽的通知:“你的理論基礎扎實,要不要試試挑戰現場實作?”看著通知上“光纜接續”“攝像機調試”等陌生項目,莫慧玲心裡犯了怵,“工長,入路以來,我從未碰過實體光纜,我怕搞砸了。”龔賀鼓勵她:“通信工不能隻懂網管監控,你這雙手也得練練‘硬活’,功多藝熟,女孩子技能也可以很厲害。”

帶著幾分忐忑與不服輸的勁,莫慧玲報了名。可第一次接觸光纜,她就遭遇了難題:直徑不足1.5厘米的光纜裡,裹著12根比頭發絲還細的纖芯,外層的鎧裝保護層堅硬鋒利,稍不注意就會劃破手。她按照老師的講述嘗試用剝線鉗劃開外護層,要麼力度太輕劃不開,要麼用力過猛傷及纖芯,第一天練習就報廢了30米光纜。晚上回到宿舍,看著手上被加強芯劃傷的手,她覺得十分挫敗。

從那以后,培訓基地成了莫慧玲的“第二宿舍”。光纜開剝、剪除加強芯、剝離鬆套管、清潔纖芯、切割、熔接、盤纖、裝盒,她把光纜接續的一系列關鍵步驟拆解成“每日訓練清單”,今天專攻“開剝力度控制”,明天聚焦“盤纖弧度”,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拿著筆記本去請教有現場經驗的老師傅,哪怕對方處理完工作已經到了晚上,她也願意等在車間門口。五個月裡,她用掉的光纜加起來有2000多米,右手食指第二關節磨出了一層厚厚的繭子,指尖還殘留著纖芯不經意扎入后留下的細小痕跡,原本細嫩的手掌也變得粗糙泛紅。可就是這雙歷經打磨的手,漸漸有了“魔力”——0.125毫米的光纖在她指間,如同繡花針在繡布上穿梭般靈活。

莫慧玲在培訓基地練習光纜接續。黃繽瑤攝

莫慧玲在培訓基地練習光纜接續。黃繽瑤攝

2022年的比賽中,莫慧玲左手穩穩捏著光纖,右手持著剝線鉗精准剝開纖芯,在經過平整切割后,精准放入熔接機內,顯示屏上兩根纖芯對接后的穩定損耗在0.01dB以內。當宣布她獲得第三名的時候,她鼻尖突然一陣酸澀。“那是我第一次在競賽中証明自己,原來只要肯下苦功,女孩子也能把‘體力活’干好。”這次獲獎,像一束光點亮了莫慧玲的技能成長路。此后每年,她都會主動報名參加各類技能競賽,從通信設備調試到應急故障處理,她不斷挑戰新項目,把每次比賽都當成“查漏補缺”的機會。

2025年國鐵南寧局第十一屆職業技能競賽中,她獲得了鐵路通信工第一名,也拿到了去往全路比賽的“入場券”。備賽期間,她更是把“狠勁”提到了極致,每天近8小時的實操訓練、4小時的理論復盤,成了她的日常,“全路比賽是更高的舞台,我得把每個動作練到‘肌肉記憶’,才能不留遺憾。”

從室內網管到現場綜合,莫慧玲用三年時間証明:技能成長沒有捷徑,不過是把每個步驟做細、把每個問題吃透,在日復一日的堅持裡,把“不會”變成“精通”。(黃繽瑤)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