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廣西

國際舞台綻放“廣西藍”——

廣西多個海洋生態修復案例獲聯合國獎項

2025年10月14日0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10月14日第8版截圖

游客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潿洲島的南灣鱷魚山景區游玩。地處北部灣海域的潿洲島擁有獨特的火山岩景觀和海蝕地貌,海景秀美。近年來,隨著潿洲島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和海洋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新華社記者 金皓原攝

  本報電(記者龐革平)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獲悉,日前,首屆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賽(簡稱“大賽”)結果揭曉,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組織部分單位參選的案例項目收獲“海洋十年”中國行動國際合作種子基金6個有關獎項,“廣西藍”在國際舞台綻放。

  在海洋生態文明實踐范例賽道方面,“中國廣西防城港市西灣生態保護修復促進價值實現實踐案例”和“欽州市孔雀灣生態修復項目范例”分別榮獲重大項目獎和重點項目獎﹔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創新技術賽道方面,“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持續退塘還林技術:蝦塘紅樹林生態農場”項目榮獲重大項目獎,“北部灣珊瑚礁生態修復技術與示范”項目和“紅樹林潮灘受損修復與營林關鍵技術”項目榮獲重點項目獎﹔在海洋生態科技大學生賽道,“智筑珊海—珊瑚礁生態修復科技創新實踐”項目榮獲重大項目獎。

  聯合國“海洋十年”(2021—2030)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全球海洋科技合作倡議。本次大賽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批准,正式納入聯合國“海洋十年”全球行動計劃,旨在推選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科學解決方案,發掘生態文明范式的優秀實踐范例,促進人與海洋和諧共生,共創一個健康和有復原力的海洋。

  本次大賽設置3個賽道共6個組別,遴選出具備全球推廣潛力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創新技術與模式。優勝團隊項目將被列為“海洋十年”中國行動國際合作種子基金項目,並獲得項目展示和資源對接支持。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大賽吸引了來自12個國家共計130家單位積極參與,參賽者涵蓋政府、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及公益組織,一批具有前瞻性與實施價值的技術方案與實踐案例進入國際視野,范圍覆蓋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海灣、河口等多種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近年來,廣西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案例成果斐然,所獲獎項覆蓋大賽全部3個賽道,提供了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文明“廣西經驗”。這背后,是廣西持之以恆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全力擦亮海洋生態“金字招牌”的不懈努力。

  作為中國西部地區唯一沿海省份,廣西的藍色潛力獨一無二,是中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肩負著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一直以來,廣西堅持系統治理、綜合協同,堅持陸海統籌、系統修復,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以海岸帶、海島鏈和自然保護地為支撐的“一帶一鏈多點”海洋生態安全格局,用心保護和建設北部灣“美麗海灣”。

  一系列亮眼成果,盡顯廣西海洋生態修復成效:海洋生態監測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北部灣海洋生態質量保持優良,總體綜合指標持續領跑全國,防城港市西灣紅沙環的生態海堤被列為全球八大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案例,北海市馮家江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入選中國特色生態修復十大典型案例,自然資源部將之作為“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的海洋生態修復中國案例向國際自然聯盟(IUCN)推薦。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10月14日第8版)

(責編:龐冠華、陳麗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