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良慶區那陳鎮水果夜市撬動產業富民新引擎
南寧市良慶區那陳鎮坐落於廣西首府南寧西南偏隅,素有“廣西水果之鄉”美譽。近年來,該鎮依托資源優勢,以“小切口”撬動“大產業”,將30年自發形成的“水果夜市”培育成日均客流超2000人次、日銷鮮果40噸的“廣西水果第一夜市”,探索出“夜市搭台、產業唱戲、農民受益”的產業富民新路徑。
發展水果夜市,基礎設施是關鍵。那陳鎮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先手棋,打造轄區“果園—市場”1小時交通圈,實現“田田通、坡坡連、夜市亮”。外聯方面,該鎮先后推動吳圩至大塘高速公路、龍勝至峒中口岸公路南寧吳圩至上思段、國道G359大塘至渠黎公路雙魚良橋改建等重大道路項目通車,特別是2025年初雙魚良橋新橋投用,徹底解決近8年限高限寬的“卡脖子”問題,大型冷鏈貨車可直抵鎮區,降低通行成本的同時,加強了與大塘鎮、吳圩鎮等區域的經濟聯系。內暢方面,該鎮整合財政銜接、農村道路小修保養等多類資金,近年累計投入2500多萬元建成村屯硬化道路35公裡、產業道路6條,便利農產品運輸與村民出行。
在農業生產保障上,該鎮推進高標准農田、糖料蔗“雙高”等項目,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萬畝,新建機耕路56.5公裡、灌溉管網28.33公裡,讓水果主產區實現“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為機械化作業和規模化種植奠定基礎。夜間經營保障上,該鎮利用各類資金在各村主干道、鎮區進宏市場周邊安裝太陽能路燈160盞、高杆射燈18盞、監控探頭480個,配套150個停車位,增設100余處交通微循環標識,實現“亮燈到攤、監控到點”,將夜市經營時段延長至次日凌晨,還成立交通和市場整治輪值組維護秩序與安全,提升交易效率和消費體驗。
夯實“夜市爆品”供應鏈,果品種植提檔升級是核心。那陳鎮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適宜火龍果、百香果等優質水果生長。該鎮以“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為方向,通過引進新品種、強化技術指導等舉措,推動水果種植業高質量發展,年產量從2021年的3.8萬噸提升至2024年的5.1萬噸。
在規模化發展上,該鎮打造那徐芒果產業示范園、西寧火龍果示范園等一批示范園區和家庭農場,以“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形成規模化、標准化生產格局,核心區水果種植面積約2000畝,輻射帶動周邊種植約5萬畝,形成“一村一品”產業帶,其中那徐芒果獲綠色食品認証,火龍果有“那陳”牌商標。在品質提升上,該鎮與廣西大學、廣西農科院共建“產學研”基地和“水果試驗站”,引進欽蜜9號百香果等12個優質品種,平均售價高於老品種,水果商品率5年間提高5個百分點,2024年欽蜜9號種植面積突破3000畝,成夜市“斷貨王”﹔同時組建“專家+土專家”技術服務隊,每年舉辦“田間課堂”2期以上,培訓果農300人次,推廣多項新技術,發放2萬本技術宣傳冊。在政策扶持上,該鎮推出產業獎補、脫貧小額信貸等“組合拳”,產業獎補每年最高5000元,脫貧小額信貸最高5萬元,2021年以來累計發放產業獎補760.53萬元、脫貧小額信貸1731.2萬元等,有效激發農戶種植積極性。
水果夜市的發展,讓農民增收提速,共享紅利。以往果農依賴批發商壓價收購,價格不穩定、利潤薄,如今通過夜市直銷,減少中間環節,果農掌握議價權,售價普遍提高10%∼30%。維壩村果農吳萬國種植500多畝百香果,借助夜市每晚銷售500公斤以上,年收入超30萬元﹔和平村村民李琳每晚銷售龍眼數百斤,2個月增收近萬元。
據統計,參與夜市銷售的農戶超300戶,帶動間接就業超1000人,涵蓋採摘、運輸等多個環節。夜市還激發返鄉創業熱潮,部分年輕人嘗試直播帶貨、電商銷售等新業態,拓寬增收渠道,守住“零返貧”底線。2024年那陳鎮水果總產量約5.1萬噸,2025年預計達5.4萬噸,水果種植和銷售成為農民增收主要來源之一。
那陳鎮不僅有優質水果,還扶持發展那陳美昌豉油、維壩韋氏甜扣肉等土特產品,其中和平村農利來種禽產業示范區獲評自治區級產業示范區,那陳美昌豉油列入南寧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陳蘇氏糯香米醋等列入良慶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鎮還獲多項榮譽,邕樂村、和平村先后獲“全國文明村鎮”等稱號,同時是中國“嘹啰山歌”民俗文化發祥地、桂西南“鹽馬古圩”及廣西平話文化重要源頭之一。
正如良慶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蘇澤海所說:“夜市就是個窗口,可以把特色優質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接推送到市場上。”未來,那陳鎮將立足區位和生態優勢,借助“水果夜市”流量,發展特色農業和農旅產業,推動“水果夜市+文旅”“水果夜市+非遺”等融合發展,打造綜合性夜市經濟品牌,實現“果香飄四方、農民富一方”的鄉村振興目標。(周信譽何璇)
來源:良慶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