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16輛公交車換反詐新裝 開啟反詐知識“主動找群眾”模式

工作人員在公交車貼反詐標語
9月22日晚,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公安局聯合巴馬運達公司對巴馬至坡月康養核心區的16輛公交車200余個座位進行全面“換裝”,通過張貼醒目反詐標語、繪制防騙漫畫等形式,將反詐知識融入群眾日常出行場景,實現“出行學習兩不誤,識騙防騙在身邊”的精准宣傳效果。
巴馬作為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每年吸引數十萬“候鳥人”前來康養旅居。然而,該群體普遍年齡較大、防范意識薄弱,且多數子女不在身邊,容易成為電信網絡詐騙分子的目標。巴馬警方通過案件分析發現,針對康養人群的詐騙案件多以“養老投資返利”“冒充公檢法”“抖音客服”等類型為主,涉案金額從數千元至數十萬元不等,不僅造成經濟損失,還嚴重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
為破解這一難題,巴馬公安局反詐中心聯合交通運輸部門深入調研,將縣城至坡月、長壽村等康養核心區的公交線路作為宣傳主陣地。此次“換裝”的公交車座位標語涵蓋通俗易懂的防騙口訣,例如:“保健品能治病?全是騙局!”“抖音‘客服’來電幫你解除會員費的是詐騙!”“凡以遠程協助為由,要求下載視頻會議軟件並開啟‘屏幕共享’功能的均為詐騙!”等。
巴馬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翟東平表示:“公交車是康養人群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覆蓋廣、接觸頻次高。通過景區公交專線反詐換裝,改變了我們傳統的‘群眾找知識’模式,實現反詐知識‘主動接觸群眾’的創新目標。”
除座位標語外,車內扶手、車門、車載電視等區域同步投放反詐內容:車載電視滾動播放防騙短視頻,還原真實詐騙案例﹔車窗和座椅張貼“反詐小貼士”,提醒乘客“遇可疑情況立即撥打110、96110或0778-6108005(巴馬反詐專線)”﹔駕駛員還化身“反詐宣傳員”,在發車前播報防騙提示,形成“視覺+聽覺+互動”的立體宣傳模式。
來自黑龍江的“候鳥人”王阿姨說:“我身邊有些康養朋友被騙,就是因為大家對詐騙不懂怎麼防。現在坐巴馬到坡月的公交車,抬頭低頭都能看到防騙知識,還有司機提醒,聽多看多就掌握了技巧。以后接到類似電話,我就知道如何應對了!”
據統計,行動啟動首日,已有超過3000人次通過公交車接觸反詐宣傳內容。
下一步,巴馬警方將聯合民政、市場監管、文旅等部門,深化“警企、警社、警民”協作機制。一方面,擴大公交車宣傳覆蓋面,逐步將反詐元素推廣至全縣公交線路及出租車﹔另一方面,在康養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醫院、學校等地設立“反詐宣傳角”,定期組織民警、志願者開展防騙講座和情景模擬活動﹔同時,依托反詐預警工作機制,針對重點人群(如獨居老人)建立“一對一”提醒機制,通過社區民警、網格宣傳員推送個性化防騙信息,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全域反詐網絡。(林有安)
來源:巴馬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