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強筋壯骨”抓發展 “南寧制造”譜新篇

2025年10月10日09:04 | 來源:南寧日報
小字號

智能機器人在梅輪電梯南寧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生產車間高效工作。周榆力攝

  今年9月,南寧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后通段﹝楞塘村站(不含)—龍崗站﹞(以下簡稱4號線一期工程后通段)開通初期運營,不僅填補了邕寧區軌道交通的空白,更展現了軌道交通裝備“南寧制造”的硬實力。

  科技賦能 “南寧制造”展現實力

  在南寧地鐵4號線龍崗站的設備機房,一套外觀簡潔的水冷直膨空調機組正穩定運行。這套由南寧軌道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南寧朗進新能源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裝備,集成“精細化設計+水冷直膨+節能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相較傳統空調系統能耗降低50%,單個地鐵車站環控機房建筑面積節省超150平方米,土建工程建設成本降低450萬元/站,在降本增效的同時,實現了能源高效利用。

  這樣的“南寧制造”在南寧地鐵的建設中應用並非個例。據南寧軌道交通投資集團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事業部產業一部部長張運運介紹,在4號線一期工程后通段的建設中,公司依托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的產業集群優勢,採用產業園內11家落地企業生產的核心裝備與配套產品,包括南寧中車提供的城軌整車、南寧時代聚能生產的牽引系統、北部灣津海生產的車載乘客信息系統,以及節能燈具、風機風閥、軌道減震扣件等產品,實現了軌道交通裝備“南寧制造”,讓南寧地鐵建設與本土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聚鏈成群 激活產業發展動能

  如何讓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從“單點突破”走向“集群躍升”?南寧軌道交通投資集團以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為核心,聯合產業園內落地企業開展協同研發,將南寧地鐵1號線至5號線建設中遇到的難點問題、技術經驗與實際應用場景深度結合,構建起涵蓋軌道交通車輛整車、電扶梯、通風空調、配套部件等15大類48小類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成功實現“南寧地鐵南寧造”,也讓南寧地鐵的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轉型有了堅實的本土產業支撐。

  近日,在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的南寧百川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廠區內,一批移動式架車機完成調試,即將發往重慶。“我們已為南寧地鐵4號線、5號線的車輛段和停車場提供了全套檢修工藝設備,包括移動式架車機、固定式架車機及車輛部件試驗台等。”該公司總經理張宏偉介紹,公司積極布局新興技術領域,研發了智能飛行工作站、AI大模型段場管理系統、車頂智能檢修機器人等一系列先進產品,並已應用於多地地鐵與鐵路的檢修工作中。目前,公司立足南寧,業務范圍覆蓋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省、自治區,為當地提供軌道檢修設備的制造與維保服務。在國際市場方面,公司已與馬來西亞開展項目合作,未來將拓展東盟市場。

  2024年,廣西梅輪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落戶邕寧區,南寧市擁有了電梯生產企業,填補了南寧乃至整個廣西電梯制造行業的空白。近日,記者來到梅輪電梯南寧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生產車間看到,生產線上,一台台智能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忙碌地工作。談及企業未來發展,廣西梅輪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盤斌林說,在軌道交通領域,公司在地鐵電梯、自動扶梯的應用與維保等方面將與南寧地鐵開展深度合作,同時借助南寧的區位優勢,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和東盟市場,讓“南寧制造”的電梯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乘勢而上 產業發展向優向新

  目前,廣西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已引進中國中車、浙江梅輪等1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0.4億元,直接帶動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關聯產業的集聚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南寧制造”軌道交通裝備的規模化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本地工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打造立足南寧、服務廣西、面向全國、走向東盟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應用場景帶動產業發展”是南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發展核心。4號線一期工程后通段開通初期運營,成為城市交通網絡的延伸,還是本土軌道交通裝備的“推廣台”。產業園內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可在實際線路中快速驗証性能、優化迭代,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產品與方案,形成“場景需求—技術研發—產業落地—場景復用”的良性循環。“以用促產、以產興城”的模式,正驅動南寧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從龍崗站內應用的水冷直膨空調機組,到產業園的集群化發展,再到南寧軌道交通投資集團構建的雙碳產業鏈,一條“以線帶產、以產促綠、以智賦能”的發展路徑為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更強勁動力。(記者楊玲 通訊員周榆力)

(責編:龐冠華、陳麗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