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工會搭台聚匠心 勞模引領促發展

9月23日,廣西忻城縣歐洞鄉龍都文化廣場人頭攢動,由忻城縣農業農村局與忻城縣總工會聯合主辦的2025年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在此拉開帷幕,共同奏響“慶豐收、弘文化、興鄉村”的豐收贊歌。
豐收節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近年來,忻城縣總工會圍繞特色種養產業和壯錦文化產業,常態化開展思想文化引領活動、培育選樹勞模工匠等工作,以勞模工匠的引領示范,技術創新、培訓指導帶動農戶增收,在激活鄉村振興活力中彰顯工會作為。
勞模引領,拓寬“興農路”
“我們不僅要會種地,更要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把我們最綠色、最優質的農產品賣到更遠的地方,賣上好價錢!”自治區勞動模范歐高龍說。
走進歐高龍的百香果種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得益於馬泗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這裡產出的百香果飽滿多汁、香氣濃郁,成為豐收節上的一個亮眼產品。如何發揮“產業聯農、就業帶農”作用,帶動鄉裡的群眾獲得穩定收入?
歐高龍帶領的果蔬基地採用“工會+合作社+基地”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生產經營模式,實行以銷定產以訂單合同約束和規范產供銷三方行為,瞄准珠江三角洲、廣西北部灣城市的連鎖超市、高檔水果市場,形成了集供苗、種植、技術、銷售一體的產業鏈,以傳幫帶教、技術分享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就業,有效推動了馬泗鄉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
工匠引領,織就“傳承圖”
近日,在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廣西篇暨“勞模工匠進校園行動”忻城縣職業技術學校專場活動中,來賓工匠、壯錦代表性傳承人梁恆源、蘭培文和師生分享壯錦的歷史淵源、紋樣寓意與編織技法等,激發了師生對壯錦的喜愛。
在推動非遺+產業方面,忻城縣總工會培養選樹了梁恆源、蘭培文兩位來賓工匠。延續“工會搭台、工匠傳承”的成熟模式,持續搭建勞模工匠與職校學生的交流對話平台,向學生傳授壯錦織造技藝,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可觸可感的文化傳承載體。
梁恆源說:“壯錦的傳承隻靠我一個人拼命地織,是沒有用的,一定要讓更多人學會方法,才是真正地傳承。”為此,他開展免費的技術培訓,將織錦技藝傳授給周邊的群眾和前來研學的學生。在當地,已經有1400余名“織娘”加入壯錦產業,通過“一針一線”過上了新生活,也織就了壯錦傳承的新版圖。
下一步,忻城縣總工會將繼續發揮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攜手各方力量,持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發揮勞模工匠引領示范作用,不斷推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助力農戶走出“新路子”,織出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楊洋、藍立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