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社會法制

法治護航滋潤艷麗幸福花 平安守望調出動人和美音

——廣西桂林市政法機關全力助推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側記

2025年09月26日10:2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在桂林這片充滿詩情畫意的土地上,平安是最動人的底色,法治是最堅實的支撐。

為守護人文山水和美向好,全市政法系統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筑牢生態安全穩定屏障,著力破解治理堵點難點,靶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用更高水平的平安桂林、法治桂林建設,讓每一寸山水都洋溢著和諧與安寧。

保護生態底色,讓青綠成為永恆的“城市名片”

暑期的桂林,山水間蕩漾著歡聲笑語。載著游客的游輪和竹筏與飛舞的白鷺、江邊的峰巒相映成趣。

8月15日,全國生態日。金色的陽光洒遍千年靈渠,興安縣人民法院的干警走進群眾中,圍繞生態保護與修復等話題,用“身邊案例+法律條文”的方式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桂林市靈渠保護條例》,呼吁共建共享美麗生態。

法護山水,重在潤心。桂林市政法機關將生態保護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執法司法全過程,通過巡回法庭進駐漓江沿岸、生態環境案件庭審直播等創新形式,把真實案例變成生動教材,用“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以案釋法普法,推動全社會從對生態亂象的被動整治轉向對生態資源的主動守護。

如何守護甲天下的山水,讓游客欣賞最美景色?近年來,桂林市政法機關統籌各方力量,創新舉措,落實責任,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保護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

2022年,桂林在全國率先建立地市級生態環境保護公安分局的基礎上,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生態環境保護警務機制,組建1個生態環境保護分局作為統籌協調的核心,下設17個生態大隊、172個生態中隊,同時全面推行“一村一輔警”制度,將守護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構建起覆蓋全域、反應迅速的生態保護網絡。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桂林市創新打造“數字漓江—智慧執法司法”工作模式,為守護漓江生態裝上“智慧大腦”。這一模式打破部門壁壘,實現數據共享、信息互通與業務協同,讓生態保護執法司法更加主動、精准、有時效。桂林市人民檢察院加強數字山水(漓江)司法保護平台建設,推進跨部門大數據協同辦案,還通過建立漓江生態環境保護志願觀察員隊伍、設置漓江小衛士舉報平台等創新舉措,推進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

桂林市還成立桂林山水保護研究院、“二郎神”民兵分隊等專業隊伍,設立漓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站、司法保障服務聯動中心,並開展百裡漓江黨建聯建活動,構建起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生態保護立體網絡。

織密治理經緯,讓和美成為日常的“民生答案”

平安最可貴,和美最動人。近年來,桂林市著眼打造讓市民樂居、讓游客樂游的平安和美社會環境,借助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把分散的治理力量擰成一股繩。他們推進綜治中心實戰化運行,各部門依法履職,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變“九龍治水”為“攥指成拳”,實現風險防控更精准、糾紛化解更高效。

協同織密治理網,攜手澆開和諧花。在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協同治理機制的同時,桂林市各地結合實際創新實踐,把治理的法治溫度傳遞到街巷阡陌。

象山區擁有“桂林城徽”象鼻山等著名景點,是游客打卡聚集地。該城區創建“漓水象山﹒湯瑛工作室”,選聘黨性強、經驗足、群眾基礎好的退休老書記擔任工作室負責人,常態化解紛止爭、解難幫困。“湯瑛工作室”通過群眾點單、社區下單、工作室接單的閉環模式處理問題,累計解紛上百起,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亮麗名片”。

作為“中國最美縣城”的陽朔每天迎送大量中外游客,針對民宿經營糾紛、游客體驗矛盾等高頻問題,陽朔縣注重匯民智聚民力,陽朔縣委政法委協同相關行業協會牽頭組建調解小組,定期開展“院落議事會”,高效化解涉旅糾紛。

在恭城瑤族自治縣綜治中心的大屏幕上,矛盾糾紛熱力圖實時跳動,各部門輪駐人員一目了然,沒有各管一段的壁壘,隻有一呼百應的協同。在平樂縣張家鎮,政法力量依托大榕樹鄰裡說事點、大嫂子法治服務隊,讓議事協商更有溫度、力度和效果。

傳遞服務溫度,讓暖心成為流動的“旅途風景”

8月初的陽朔西街,游人如織。一名外國游客在購買手工藝品時與店主發生爭執,西街“雙語警務室”的民警很快趕到現場釋法明理,成功化解這一糾紛。

像西街“雙語警務室”這樣的前沿陣地,在陽朔縣就有26個。這些根植旅游一線的服務站點,是桂林公安深耕旅游警務,構建全域服務網絡的重要節點。他們在景區、商圈、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設立“多功能警務服務站”,集快速接警、糾紛調解、便民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第一時間精准高效地解決各類突發問題、回應群眾實際需求,保障游客出行的安全與體驗。

暖心服務是城市發展旅游的重要名片,更是政法機關踐行初心的生動體現。桂林市政法機關聚焦游客多樣化需求,延伸服務觸角,聯動文旅、交通等部門在各大景區景點、交通樞紐精心設立“政法服務崗”,配備專業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值守,提供涵蓋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應急救助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向游客傳遞溫暖與安心。

貼近服務,多元到位。桂林市法學會系統精准布局服務網絡,在興坪、遇龍河等游客密集區域設立基層法律服務站,為游客提供專業、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陽朔縣司法局打造6個涉外公共法律服務站,編印6萬冊涉外法律知識手冊,並上線“陽朔雲普法”中英雙語智慧普法平台,為境外游客提供多元便利服務,2023年以來,已經提供法律咨詢2000余人次、辦理公証320余件次。

線上解紛,公正暖心。針對游客返程后的投訴,桂林市發揮行政執法與司法協作機制作用,推出線上視頻調解,秉持依法公正理念。今年1月,外地游客劉女士返程后反映與某旅行社的退款糾紛后,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與秀峰區人民法院聯動,採用“線上平台+行政調解+司法確認”的調解方式,快速促成雙方達成協議。

祥瑞繪就和美色,平安潤艷幸福花。

桂林市各級政法機關始終堅持以山水為卷、法治作筆、平安點睛,不斷奮力書寫平安桂林、法治桂林建設的新篇章,用他們的“忠誠+專業+敬業”讓這方山水更加秀麗和美,為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奮進突破貢獻政法力量!(曹長青 段彥伊)

(責編:陳燕、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