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以“微治理”書寫民生大幸福

2025年09月26日09:5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條條細流匯茶江,小小治理護瑤鄉。在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這片浸潤民族風情的土地上,基層社會治理的涓涓細流正以潤物無聲之勢,匯聚成守護民生福祉、筑牢平安根基的磅礡力量,勾勒出社會安定和諧、百姓安居樂業的“大格局”畫卷。

“真是要感謝法官,不然我家房子滲水的問題,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恭城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蓮花法庭歷時3個月,終於在近日為一場橫跨30年的排水糾紛畫上圓滿句號,讓蓮花鎮居民杰某緊鎖了許久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時間回溯到1996年,杰某與鄰居海某因房屋相鄰處排水溝的權屬、通行問題產生分歧。這條隨歲月變遷漸漸消失的排水溝,成了兩家兩代人矛盾的“導火索”。2024年,海某翻建房屋時,用建筑廢渣抬高相鄰空坪,導致杰某家房屋出現滲水問題,積怨已久的矛盾再度激化,多部門介入調解均未能達成一致。今年3月,杰某將海某訴至蓮花法庭。

案件受理后,蓮花法庭庭長周洋武心裡清楚,這起糾紛遠非簡單的鄰裡矛盾那樣簡單,背后纏繞著兩代人復雜的情感糾葛與社會關系。為還原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帶領團隊仔細查閱歷年刑事、民事案卷,一點點追溯糾紛的根源﹔一次次奔赴現場測量距離、繪制圖紙,用精准的數據打破雙方各執一詞的僵局。歷經十余次實地勘察、數輪耐心細致地調解,終於促成和解,海某承諾自行清除建筑廢渣,重新修建排水溝。這場跨越三十年的積怨,在司法溫度與專業擔當的雙重作用下,徹底煙消雲散。

基層穩,天下安﹔民眾和,社稷興。近年來,恭城瑤族自治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創新思維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打出一套多元共治的“組合拳”,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於萌芽,讓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時刻充滿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群眾安居樂業筑起堅實的法治屏障。

日前,走進獲評“廣西民族特色村寨”的西嶺鎮西嶺村,濱水健康步道旁草木蔥蘢、綠意盎然,村民們三三兩兩悠閑散步、閑話家常。見到正在村寨裡巡邏的村輔警莫祝艷,大家總會熱情地打招呼。擔任村輔警3年的莫祝艷,是村民心中最可靠的“安全貼心人”。村民梁某的話裡充滿對莫祝艷的信賴與認可:“之前差點就被騙錢了!還好小莫跟我講過,凡是自稱銀行、公安局打電話來要轉賬的,一律不能信,要馬上聯系她找派出所核實。現在村裡不管誰有疑問,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她!”

這份浸潤人心、深得民心的安全感,源於西嶺鎮“一村一輔警”政策的落地生根。各村發揮村輔警“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常態化開展森林防火宣傳、防溺水教育、普法講解等工作,真正打通聯系服務群眾、守護鄉村平安的“最后一公裡”。像西嶺村這樣的小村治理故事還有很多,不僅映照出恭城瑤族自治縣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堅定實踐,更見証著全縣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堅實步伐。

這幾年,恭城瑤族自治縣嚴格按照“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盡責,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工作要求,以基礎網格建設為核心抓手,科學劃分出232個基層網格、137個專屬網格。通過制定清晰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流程圖、明確網格管理員的工作職責、繪制詳細的網格劃分圖與網格員責任區劃圖,構建起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網格管理體系。同時,各村還建立由網格員主導的網格微信群,統籌推進網格內綜合治理、法律服務、校園安全、婦女兒童保護、志願者服務等工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夯實了根基。

力量下沉一線,治理方能煥發生機。恭城瑤族自治縣注重發揮政法單位的主力軍作用,推動政法機關干部、“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等力量下沉網格、扎根基層。此外,該縣還推動法律明白人隊伍、法律顧問隊伍、群防群治隊伍等力量深度融合,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邏、法治宣傳、隱患排查和矛盾化解,讓政法隊伍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連得更緊。

瑤鄉處處風正好,治理花開滿庭芳。全縣以“繡花”般的精細功夫,用心做好民族地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以“微治理”的扎實成效支撐社會穩定“大格局”,讓充滿生機活力的瑤鄉大地更加祥和安寧。(曹長青 劉先春 周光宇)

(責編:陳燕、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