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議理”三維發力 “村老”理事出新風

在大樟樹下議事。藍勇攝
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移風易俗是鄉村文明建設的關鍵一環。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作為“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近年來以“村老新風堂”為載體,探索出“評有標准、議有章法、理有路徑”的“評議理”三維治理體系,讓移風易俗從“一陣風”變為“新風尚”,為鄉村文明建設提供了生動樣本。
“評”出文明規范,讓移風易俗有“尺度”。在合寨村,移風易俗不再是一紙空文,而是有了實實在在的“標尺”。村老新風堂開設“新風議事會”,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大樟樹下夜談等形式,共議紅白事標准,形成《移風易俗公約》,將政策要求轉化為12項量化標准:禁用豪華喪葬用品,明確“升學宴”“滿月酒”等非婚喪宴席一律禁辦。
“議”出共治合力,讓移風易俗有“章法”。移風易俗,關鍵在群眾參與。合寨村創新三維議事機制,搭建多元議事平台,讓民意表達有“渠道”。開設“村老夜議廳”,定期組織村老、村民代表圍坐議事,採用“問題牆+回音壁”收集建議。同時,推行“案例對比議事法”,播放本村簡辦與大操大辦對比視頻,邀請村民參與討論,達成共識。2024年通過新風會推動制定《移風易俗公約》,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寫入條款,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后公示執行。這種創新的議事機制,讓移風易俗從“自上而下”的推動,變為“上下聯動”的共治,形成了強大的合力。
“理”出時代新風,讓移風易俗有“溫度”。移風易俗,不僅要“管”更要“理”。合寨村深化立體引導路徑,讓移風易俗有“溫度”。村老帶頭示范,實施“村老領跑計劃”,組織新風員率先踐行簡辦標准,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在村委明白牆公開自家操辦標准。在新風堂設立“村老紅榜”,公示全村新風員家庭移風易俗事跡,接受群眾監督。文化浸潤引導,依托村老新風堂打造“移風易俗文化綜合體”,設置“紅黑榜”“榜樣牆”,展示合寨村“零彩禮嫁女”“簡喪厚養”等典型案例。定期舉辦“大樟樹下新風講堂”,用方言土話、山歌等形式宣講政策。挖掘“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文化內涵,創作一批移風易俗作品,在民俗活動中展演。這種文化浸潤的方式,讓移風易俗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成為村民們的自覺行動。
合寨村的“新風堂”實踐,是鄉村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通過“評有標准、議有章法、理有路徑”的“評議理”三維發力,合寨村不僅讓移風易俗有了明確的“尺度”,更讓文明新風在鄉村大地落地生根。如今,合寨村的高價彩禮現象基本杜絕,鄰裡因隨禮引發的糾紛大幅下降,村民年均人情支出顯著降低,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林秋妮、鄧小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