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從“人跑”到“數據跑”,大數據賦能基層治理與產業升級——

“數”聚平桂,“智”理煥新

2025年09月24日17:46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以前查一家企業的安全記錄,需要分別給應急局、經貿局打電話要數據,現在隻需點開‘智護平桂一張圖’,所有信息一目了然,省了太多時間!”對於工作上的變化,廣西賀州平桂區網格干部欣喜地表示。

曾經的平桂區,深陷“系統無法打通、網格干部一部手機N個應用”的治理困境,數字經濟基礎薄弱,遠遠落后於國家及自治區水平。

如今,憑借精准布局大數據產業、引入優質企業,平桂區成功實現從“人跑”到“數據跑”的跨越——不僅將招商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更在智慧治理與產業升級的雙向賽道上穩步前行,走出了一條以大數據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之路。

錨定優勢建園區,筑牢大數據產業“強根基”

平桂區的精准招商,並非盲目“撒網”,而是先算清“優勢賬”,明確“招什麼、為什麼招”。

近年來,平桂區緊緊圍繞“現代化新城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目標定位,將大數據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這既是順應國家、自治區大數據產業政策導向的選擇,更是基於自身優勢的必然之舉。

“平桂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圈,可直接承接大灣區大數據產業轉移﹔智算機房電價僅0.5元/度,成本優勢顯著﹔水利資源豐富、空氣質量優良,能滿足大數據企業高耗能、高散熱需求……”平桂區大數據招商組鏈長莫秀群在規劃圖前介紹。

這一系列優勢,最終變成了平桂區大數據雲計算生態科技產業園的實景。園區以“大數據智算中心+信息軟件產業園”為“雙核”載體,項目用地約140畝,總投資約13.59億元,涵蓋大數據智算中心、信息軟件產業園兩大板塊,共同構建起集智算、軟件開發、智能制造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

憑借清晰的定位與完善的配套,產業園於2021年列入第三批數字廣西建設標杆引領重點示范項目及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成為平桂區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核心“金土地”,也為后續企業落地、產業集聚搭建了堅實平台。

精准引“智”破痛點,“智護平桂”顯實效

在明確大數據賽道后,平桂區圍繞“產業補鏈”與“治理破題”雙重需求,精准篩選目標企業,最終將目光鎖定在語浩科技(廣西)有限公司——這家擁有1項AI人工智能專利、3項專利成果及20余項行業應用軟件著作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其技術方向與平桂區推動數字化社會治理、發展智慧城市的需求高度契合。

2023年10月,語浩科技正式落地平桂區大數據雲計算生態科技產業園。企業不僅快速融入園區產業生態,與其他企業形成技術協同,更直接針對平桂區治理痛點,打造出“智護平桂”項目,徹底打通基層治理“堵點”。

打開“智護平桂一張圖”,地圖、政務、網格等分散數據被整合為統一圖層,轄區內人口、企業、耕地等各類信息實時可視、動態更新。搭配“走平桂”“知平桂”“治平桂”三個功能模塊,更實現了治理全域共享和多跨協同:AI自動分配巡田、排查等任務,還能聯動組織部、政法委、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這種模式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更實現了‘用最少的錢辦最好的事’,推動網格化工作邁上新台階。”語浩科技總經理張詩輝指著屏幕說。

為降低基層人員使用門檻,語浩科技還設計了清單化、流程化操作界面,並配套教學視頻與操作指南,確保系統“好用、易用、常用”。

延伸AI產業鏈,打造大數據產業集群

平桂區的AI布局並未止步於政務治理,而是向實體經濟延伸,推動AI技術與當地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為產業升級注入“智慧動能”。

“我們研發的碳酸鈣顆粒識別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在多家企業試用,聯合工信局、賀州市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制定石頭檢測標准,還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全區第四名的好成績。”張詩輝介紹。

在農業領域,AI技術同樣“大顯身手”。語浩科技引進華南農業大學土壤改良項目,在平桂區荔枝種植基地落地應用后,有效提升了荔枝的產量與品質﹔針對畜牧養殖行業研發的AI監管服務平台,整合環境監測、疫病預警、政策對接等功能,已在多個養殖場完成聯調測試,運行效果良好,為養殖業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平桂區大數據雲計算生態科技產業園已引進企業13家,其中軟件研發企業7家,智能制造企業2家,孵化中心4家,上下游產業鏈初步形成。“企業集聚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帶動平桂區大數據上下游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莫秀群對產業未來充滿信心。

下一步,平桂區將繼續依托園區,以“灣數西算”為抓手,主動承接大灣區數據產業梯次轉移,推動大數據與碳酸鈣、黃金珠寶、美妝等當地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最終打造集“大數據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軟件信息開發-研發創新-智能制造”於一體的大數據產業集群。(楊欣雨)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