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科教文衛

德保:“四維聯動”開展全國科普月活動 構建基層科普新格局

2025年09月24日12:2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啟動儀式現場。黃勝高攝
啟動儀式現場。黃勝高攝

9月以來,廣西德保縣以首個全國科普月為契機,緊緊圍繞“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贏得未來”主題,創新構建部門聯動、資源下沉、數字賦能、民生導向的科普工作新機制,通過百名科普志願者“五進”服務、多部門協同推進醫療、教育、農業三大專題科普活動,在八桂大地上掀起科普熱潮,為基層科普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新路徑。

機制創新:多部門聯動構建“大科普”格局

9月4日,在德保縣民族文化中心南門廣場上,100名科普志願者庄嚴宣誓,正式拉開全國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動德保縣活動序幕。這支由全縣各機關單位青年干部職工組成的科普隊伍,不僅服務於科普月期間的活動,更將成為長期服務當地的科普中堅力量。

德保縣突破傳統科普工作單部門作戰模式,由縣科學技術協會牽頭,整合人社、衛健、教育、農業等30多個部門資源,構建了“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大科普格局。這種多部門協同機制在醫療護理員培訓項目中得到充分體現——縣人社局、衛健局、醫療機構共同參與,實現“培訓-認証-就業”全鏈條服務,有效緩解基層護理人才短缺問題。

資源下沉:“科普五進”直通基層“最后一公裡”

德保縣突出民生導向,推動優質科普資源直達基層。科普大篷車開進校園,“錢學森書屋”“小平實驗室”面向公眾開放,人工智能科普課堂普及前沿科技知識。針對農業縣特點,組織農技專家、科技特派員深入鄉村,開展種植養殖培訓,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9月18日,在城關鎮德福社區舉辦的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活動,聚焦本地柑橘、百香果兩大特色產業,由高級農藝師系統講授品種選育、病虫害防治等關鍵技術,同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現場解讀涉農惠農政策,實現“專家+農戶”“政策+需求”精准對接。

數字賦能:人工智能教育開拓科普新路徑

德保縣積極探索數字化科普新形式,著力推動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9月19日,縣科協與教育局聯合舉辦“人工智能大課堂教學觀摩活動”,面向全縣34所中小學的教學管理人員及科技教師進行教學展示。

活動設置低年級樂高搭建與高年級Scratch編程兩節示范課。“自制小車比遠”課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機械原理,“小青蛙過河”編程任務培養計算思維與程序設計能力,兼顧趣味性與科學性,激發學生興趣,為教師提供可推廣的教學案例。

現場還舉行了AI科普教材贈書儀式,為教師后續教學提供資源支持。德保縣將持續推動跨校教研與課程共建,通過校際協作與資源共享,構建從課堂到課外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助力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和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服務民生:科普與就業產業深度融合

德保縣創新探索“科普+”模式,將科學傳播與職業技能提升有機結合。9月1日開班的醫療護理員培訓是“科普+職業技能”融合的重要實踐,14天的“理論+實操”雙軌教學,將科學照護理念與健康知識貫穿全程,考核合格者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証書並由多部門聯合推薦就業。

這種“科普+就業+產業”新模式,實現了科普工作從“知識普及”向“能力提升”的轉變,切實服務於民生改善、人才培養和區域發展。特別是在易地幫扶搬遷安置點開展的培訓活動,有效促進了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據統計,整個9月,德保縣開展百余場科普活動,直接受益群眾超5萬人次,初步建立了部門聯動、社會參與、資源下沉、數字賦能的科普新機制。德保縣的創新實踐表明,科普工作隻有與民生需求、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深度融合,才能煥發持久生命力,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覃華湘 黃勝高)

德保縣“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開班儀式。黃勝高攝
德保縣“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開班儀式。黃勝高攝
德保縣人工智能大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活動現場向學員贈送AI教材。黃勝高攝
德保縣人工智能大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活動現場向學員贈送AI教材。黃勝高攝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