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科技特派員“組團”下沉 精准服務激活鄉村產業

在廣西龍州縣龍州鎮塘巧村甘蔗基地裡,一群科技特派員正俯身查看蔗苗長勢,耐心向農戶講解新品種特性。“桂南蔗08212平均蔗糖分為13.92%,黑穗病田間自然發病率為3.87%,品種遠遠優於新台糖22號。”這場面對面的指導,正是該縣科技特派團推行“訂單式”服務、精准對接農戶需求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龍州縣打破以往科技特派員“單打獨斗”的服務模式,從廣西農科院、廣西南亞所、縣農業農村局、水果協會等部門精選40名專業技術人員,組建科技特派團,並細分為甘蔗產業組、水產畜牧組、水果小組、茶葉和其他經濟作物組等4個專業小組。團隊以《鄉村科技特派員“一縣一團”服務任務書》為指導,每年圍繞3-5個主導產業,制定詳細的科技服務清單,明確服務內容和目標,並實行項目化跟蹤推進。
建立“挂村包戶”工作機制,將40名科技特派員定向包聯全縣各行政村,加入村級服務群,與村級信息員、鄉級聯絡員組成三級服務網格,形成“農戶點單、團隊接單、網格送單”的精准服務體系。今年來,科技特派團已開展技術培訓19期,實地指導300余次,服務農戶2580余人,培育本土人才48人,有效破解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裡”難題。
注重產學研深度融合,聯合龍州農潤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申報《甘蔗生態種養關鍵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獲得2024年度廣西農科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與廣西龍州縣亮劍生態牧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申報軟著《甘蔗尾葉青貯飼料質量管理系統V1.0》獲得授權。今年來,在全縣建立甘蔗新品種示范基地2個、示范點7個,與隆安洋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在基地開展甘蔗育苗脫毒試驗,服務其他基地和示范點29個。同時,創建5個牛養殖示范點,輻射帶動其余養殖場服務甘牛集團,促使其年生產有機肥6000噸,年收益達480萬元。
2024年來,科技服務團指導利用秸稈微生物化技術處理秸稈15萬噸,為農戶增收或降本近1800萬元。“微生物+”發酵墊料床現代生態養殖技術解決了傳統欄舍養殖污染嚴重等問題,實現每頭牛年節約成本600元,綜合效益提升15%以上。此外,陸基圓池養魚、牛品種改良等多項實用技術的推廣,以及夏秋茶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病虫害防治、測土配方+增施有機肥等新技術的使用,形成了多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科技特派團‘組團式’服務,推動了科技成果與鄉村產業的精准對接,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科技保障。”龍州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彭秀娟)
來源:龍州縣委組織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