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看祖國·廣西行圓滿舉辦
桂港澳台僑青年共探AI賦能廣西發展新路徑

金秋桂韻濃,青春聚邕城。9月8日至12日,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秘書處、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廣西青年聯合會主辦的“港澳青年看祖國·廣西行”活動在廣西圓滿舉辦。作為活動核心環節,9月11日“智匯八桂﹒攜手同心”桂港澳台僑青年企業家圓桌會議在南寧舉行,港澳台僑青年代表、廣西青聯委員、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共話同胞情深、共商合作良策、共筑發展願景。
圖為“港澳青年看祖國﹒廣西行”活動暨桂港澳台僑青年企業家圓桌會議現場。莫齊威攝
多維考察觸摸廣西發展脈動,筑牢家國認同根基
本次活動以“實地探訪+國情教育+交流對接”為模式,旨在幫助港澳青年深度感知廣西發展成就,強化國家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活動期間,港澳青年代表團先后走進梧州、貴港、南寧三地,開展沉浸式考察。
在蒼梧縣六堡茶生產基地探尋“茶船古道”的歷史底蘊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在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近距離感受大國重器的科技實力與民生價值﹔在中共梧州地委舊址、金田起義博物館重溫紅色記憶、感悟革命精神傳承。通過“歷史+現實”“文化+科技”的多維體驗,代表團全方位觸摸到廣西在鄉村振興、生態保護、重大工程建設等領域的發展脈動。
青春分享錨定合作方向,聚焦AI與東盟機遇
圓桌會議分“青年企業家圓桌會”“青春分享會”兩大環節,聚焦“青年協同發展”“AI賦能產業”“東盟市場對接”等核心議題,碰撞合作思路。
在青年企業家圓桌會上,自治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人工智能賦能廣西發展,從“政策紅利”層面為青年發展指路。香港中華青年企業家協會創會主席、廣西青聯副主席凌俊杰建議,桂港澳台僑青年應通過“互聯、互通、互鑒”深化交流合作,把握廣西發展機遇,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常委、香港廣西總商會會長林梓軒呼吁港澳台僑青年企業家把握廣西區位優勢,在中國—東盟AI合作中扮演技術適配者、產業連接者等角色,推動大灣區“創新能”與廣西“區位優”、東盟“市場盼”結合。黑格爾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武隨平提出,3D打印技術可賦能廣西AI集成創新,建議加強技術融合示范、構建面向東盟的產業生態平台及深化人才標准合作,共創數字發展未來。北京華力必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晟分析AI發展態勢及中美競爭格局,指出廣西在產業、高校科研、東盟留學生資源上的優勢,強調要依托新型舉國體制推動AI產學研轉化與高質量發展。
在青春分享會中,宏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執行董事林山馳介紹宏景科技AI技術應用成果,提出大灣區科技企業可通過技術本地適配、賦能城市綜合治理、加強產學研合作,助力廣西產業升級並對接東盟。南寧師范大學台灣教師梁洲輔教授提出通過兩岸精致農業技術融合,借助AI重構廣西農業價值鏈,構建產業鏈協同模式,推動廣西“AI+精致農業”對接東盟市場。澳門廣西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陳榮華建議廣西通過設立跨境智能物流先導區、全域無人系統試驗特區,推出人才與中小微企業激勵政策,打造AI物流示范區以吸引粵港澳及東盟人才。
錨定戰略定位謀合作,明確青年擔當方向
會議指出,當前廣西正錨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定位,在開放合作領域成效顯著。北部灣國際門戶港躋身全國前十,2024年對東盟進出口總額近4000億元,平陸運河加速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等平台逐步成型,為青年發展提供了廣闊舞台。會議對港澳台僑青年提出四點期望:一是做“國家發展的見証者”,深入基層堅定理想信念﹔二是做“融合發展的參與者”,在數字經濟、文旅康養、現代農業等領域共享機遇﹔三是做“文化交流的傳播者”,推動桂港澳台僑文化互鑒,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四是做“民族復興的推動者”,以青春之力助力國家統一與發展。
會議強調,越來越多港澳台僑青年選擇到內地“走進來”發展,其奮斗故事是“青年興則國家興”的體現。廣西是祖國南疆開放門戶和青年創新創業的“新沃土”,擁有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包容的環境、與東盟資源高度契合的合作空間,希望港澳台僑青年企業家抓住合作機遇,在數字經濟、文旅融合、跨境電商、現代農業等領域與廣西實現“雙向奔赴”,共同譜寫桂港澳台僑融合發展的新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實地對接促成果落地,構建長效合作機制
活動期間,代表團還實地考察了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廣西華芯振邦半導體有限公司,近距離了解廣西科技創新與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動態。依托活動搭建的對接平台,不少青年代表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涵蓋跨境電商、數字文旅、綠色能源等多個領域。
下一步,廣西將持續深化桂港澳台僑青年交流合作,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推出更多針對性的創業扶持、人才培養舉措,結合廣西“面向東盟”的戰略定位與“AI賦能”的產業方向,推動港澳台僑青年更好地融入廣西發展大局,共同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陳志杰 李威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