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厚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沃土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做支撐。2025年以來,廣西圍繞打造“營商廣西·桂在便利”服務品牌,強化政企溝通,切實解決經營主體反映的問題和訴求,持續對標一流,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推動廣西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促進廣西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柳州風能塔筒及預埋螺套智能制造基地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加工風電塔筒。黃蕊攝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促進要素資源順暢流動
今年以來,廣西緊緊圍繞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關系,推進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促進要素資源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統籌協調,強化工作調度
發揮好自治區統一大市場部門間聯席會議牽頭部門作用,加強統籌協調,持續推進廣西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總體工作部署和年度工作要點的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強化台賬管理、挂圖作戰、拉單列表、挂賬銷賬,倒排工期,壓實工作責任,把各項規則規矩立起來,及時補上政策制度的漏洞短板,按工作目標加快推進。
——上下協同,健全工作機制
健全有違統一大市場問題線索轉辦核查整改機制,完善典型案例通報和督辦機制。完善上下協同、條塊結合、精准高效的落實機制,加強橫向溝通、縱向指導,及時推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持續完善行政處罰等裁量權基准,規范異地執法。通過移交地方自查、部門協查、約談通報等方式,核查整改了一批經營主體集中反映的問題線索,優化了地方營商環境,推進了“非禁即入”落地生效。
——聚焦問題,持續開展市場准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
針對地方保護、市場准入隱性壁壘、要素流通障礙等不當干預統一大市場建設行為的突出問題,持續開展市場准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堅持“發現一起,整改一起”,深入清理隱性歧視條款,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平等對待各類投資主體。目前,共排查涉市場准入有關政策文件3512份,其中因設置市場准入壁壘,需要修訂或廢止的文件共66份。
——以評促改,全面開展市場准入效能評估工作
在南寧和百色兩市開展市場准入效能評估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市場准入效能評估體系,全面啟動市場准入效能評估工作,以效能評估為抓手,准確客觀反映各地市場准入制度建設成效和存在問題,以評促改、以評促建,推動市場准入制度有效落地,促進准入環境不斷優化。
在賀州市金海樂器股份有限公司吉他生產車間,工人在檢查產品質量。黎豪圖攝
營商環境建設走深走實 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營商環境是經營主體的生長之氧、經濟發展的活力之源,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廣西連續多年高規格召開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大會進行部署動員,先后出台《廣西壯族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廣西提質增效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等系列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文件,持續推動全區營商環境建設走深走實,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降低交易成本,回應市場關切
市場准入效能明顯提高。上半年,82.3萬戶經營主體通過“一企一照一碼”實現“一碼通行”,10萬戶通過跨轄區遷移“雲辦理”實現便捷流動。推行“個轉企”一件事改革,辦理環節、申請材料、辦理時限壓減87.5%、88.9%、95.2%。在全國率先探索市場准入承諾制“一表即入”模式,審批時限壓減80%。加強對重大政策措施審核,審查效率提升40%。
生產經營成本進一步降低。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6149.67億元,較年初增長6.72%,貸款利率3.75%。全區累計向4.9萬戶中小微企業投放“銀稅互動”貸款984.9億元。舉辦全區發展改革“政金企”融資對接活動8場,促成授信超3500億元。落實中小企業融資協調對接機制,38.93萬戶獲得貸款,累放貸款6011.10億元。全區工商業平均到戶電價約為0.6087元/千瓦時,同比下降約0.0704元/千瓦時,降幅10.37%。廣西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為13.8%,連續四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減稅降費成果持續鞏固。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至2025年年底,失業保險總費率降低至1%,用人單位和職工費率均為0.5%。全區減征失業保險費17.11億元,惠及29.13萬家用人單位、500萬名參保職工。全區共發放穩崗返還資金0.59億元,幫助1.14萬家用人單位穩定職工隊伍21.23萬人。
科技創新水平加力提升。上半年,全區技術合同成交額411.01億元,同比增長88.38%。全區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2933.8億元,同比增長11.5%,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3.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1.4%。
監管效能不斷提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涵蓋68個監管領域、42個部門及161項抽查事項,累計減少95%的涉企檢查。探索“信用修復”制度,創新推進個體工商戶信用分類管理試點,實現低風險經營主體“無事不擾”,成為全國首批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創新試點。率先探索信用修復“免申即享”試點,惠及企業3.2萬戶。2024年以來全區修復信用信息20多萬條,數據准確率99.5%以上,位居全國第一序列。
南寧市青秀區推行幫辦代辦服務,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徐天保攝
——健全政策法規,護航企業發展
持續健全營商環境政策法規體系。出台實施廣西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規,組織開展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律法規政策和全區政府規章罰款設定專項清理,梳理現行有效自治區政府規章114件,修改32件、廢止22件。
不斷加大涉企案件執行力度。上半年,執結涉企案件4.53萬件,執行到位金額88.68億元。發布失信被執行企業數量同比下降26.33%,適用信用修復措施3091件,執行到位金額3.11億元。深入整治民營企業內部腐敗犯罪,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933萬元。
強化法律公共服務供給。上半年,全區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06萬件,累計惠及8549人次。全區62家公共法律服務實體機構進駐園區,為企業開設服務專區77個,累計服務企業3427家。加快推進“減証便民提速”,共辦理“高效辦成一件事”公証2.82萬件,共辦理涉企公証9454件。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深入開展。推進服務型執法、柔性執法,有力完善免罰輕罰機制。適用包容審慎監管辦案佔比27.1%。聚焦涉企行政執法亂收費、亂罰款等10個突出問題,建立排查整治清單。進一步提升基層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在全區25個鄉鎮、3個街道組織開展鄉鎮(街道)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推行現場行政檢查掃碼入企制度,“掃碼入企”所有數據全量、秒級共享至行政執法監督部門。
在梧州港李家庄作業區,集裝箱裝卸作業井然有序。何華文攝
——加快制度型開放,服務企業“走出去”
通關便利化水平有效提高。企業使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辦理報關單、艙單和運輸工具申報應用率達100%,海關所有行政審批事項100%網上辦理。率先在全國海關試點“一次取樣、一次送檢、一次化驗”一站式化驗改革,可減少重復檢測項目約40%,減少檢測時間1天以上。加快實施智能通關模式,南寧智慧航空物流綜合服務平台實施全天候預約通關,實現口岸出口貨物1小時通關。友誼關口岸平均通關時間從10分鐘壓縮至1.5分鐘,出境車輛排隊時間由5—7天縮短至1—2天。
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加大。上半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871.5億元,同比增長13%,實際使用外資2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1.2%。AEO企業累計達47家。新增辦理APEC商務旅行卡223張。北部灣港吞吐量475.85萬標箱,同比增長10.15%。全區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9238.6億元,同比增長7.8%。
外國人來華更加便利。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工作類居留証件“一窗辦理”,今年以來,累計便利外國人員辦理工作類居留許可522証次,申辦時限從15個工作日縮短至5個工作日。
服務企業“走出去”能力持續增強。柳州市、防城港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為第五批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揭牌運營粵港澳大灣區認証促進中心廣西分中心。持續深化免於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証(CCC認証)通關便利化改革,為全區17家企業出具63份《免予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証証明》。中國—東盟/RCEP標准雲平台為企業生成風險預警建議900次。
——政務服務提質效,便利化水平再提升
政務服務更加高效。“高效辦成一件事”扎實推進。上線7個2025年首批國家部署的“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有序推進,截至上半年,全區已提供235項增值服務事項。幫辦代辦服務深入推進。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幫辦代辦窗口受理業務3391件。推進涉企政務服務“掌上辦”,集成“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事項超2700項。
政策落實更加精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成效初顯。政策兌現平台發布政策文件3330項,實現“免申即享”事項3090項,讓企業精准高效享受政策紅利。“一網通辦”水平進一步提升。廣西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打通與國家數據平台業務流、數據流。深化智能應用,“智桂通”集成超30個涉企移動應用。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納稅服務更加便利。納稅人進廳辦理業務量同比減少20%,80%到廳高頻業務可以在5分鐘內辦結,全面實現納稅人跨區域遷移線上辦理。用地審批效率進一步提升,單獨選址項目用地用林並聯審批時間縮短80天左右。工業項目“標准地”改革大力推進,截至上半年,全區累計供應“標准地”82宗5400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