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瑤山職教突圍路上的筑夢人

——記大化瑤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操柏鬆

2025年09月10日09:4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2024年12月,操柏鬆受邀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深圳論壇“2024--首屆教育家前海論壇”並發言。廣西大化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4年12月,操柏鬆受邀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深圳論壇“2024--首屆教育家前海論壇”並發言。廣西大化融媒體中心供圖

“還有兩年就退休了,按慣例已不在提拔考量之列了,但操柏鬆一回到深圳就被委以校長重任——這說明什麼問題呀?”粵桂協作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工作隊負責人的這番話,既是對操柏鬆這位教育工作者專業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一段山海情深幫扶佳話的生動詮釋。

操柏鬆是一位有著34年教齡的高級講師,199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應用數學專業,2022年7月從廣東省深圳市寶安職業教育集團來到大化,肩負起大化職業技術學校的幫扶與辦學重任。

“剛走進這所學校,內心便感到一陣強烈的刺痛,也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操柏鬆坦言,校園的破舊尚在其次,更讓人憂心的是生源“招不來、留不住”的困境。

在大化職校的發展史上,操柏鬆的名字注定與一場深刻變革緊密相連——他讓這所深陷困境的職校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實干破局 重塑職教生態

招生,是職校的生命線,更是瑤山家庭希望的起點。

然而,早在2014年,學校全日制招生僅招到39人,這種尷尬的困局持續多年。

操柏鬆到任后,立即組建“行政干部+教學老師”招生小分隊,親自帶隊翻山越嶺,深入全縣10余個鄉鎮開展職業教育政策宣傳。在都陽鎮初級中學的操場上,他對著猶豫不決的畢業生們講述技能人才的成長故事﹔在大化鎮古江安置區的家長會上,他耐心解答家長們的疑慮:學技術能就業,考本科能升學,職校生的人生不是單選題……

同時,帶領“組團式”幫扶團隊,通過“點對點”精准指導,“手把手”悉心傳授,把東部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優秀管理經驗植入受援學校辦學治校全過程,推動辦學質量系統性提升。

硬件設施的改善同樣迫在眉睫。操柏鬆多方奔走,爭取粵桂協作等資金2000多萬元,優化學校基礎設施。嶄新的“深圳樓”教學樓拔地而起,粵桂圖書館藏書日益豐富,舒適的運動中心成為師生們釋放活力的天地。他還動員深圳愛心企業捐贈校服2500套、數字化教學資源價值40萬元,甚至動員自己的同學及曾教過的學生捐建“大愛池”“規矩園”“百花廣場”等十余處校園景觀……整個校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要讓孩子們在最美的環境裡,遇見最好的自己。”操柏鬆說。

在他的努力下,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吸引力不斷增強,今年秋季學期一開學,便招到新生760余人,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匠心筑夢 培育技能人才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操柏鬆深諳此理,他精心組織實施“青藍工程”,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幫扶﹔選派骨干教師赴深圳、西安等地培訓學習﹔邀請10余批專家到校開展職教高考等主題授課。

這些舉措很快結出碩果:覃彬寧名班主任工作室被納入自治區培育建設,余文龍老師獲評“全國技術能手”,汽車教師團隊斬獲廣西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大賽課堂教學賽項二等獎,藍瑩老師榮獲自治區班主任能力大賽一等獎。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為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學生培養方面,操柏鬆創新構建“文化+技能+綜合素養”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他堅持每周舉行“國旗下講工匠故事”活動,用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心和報國志﹔舉辦技能節,設置24個賽項,以賽促學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學生趙冉獲廣西青少年擊劍錦標賽冠軍﹔覃萬恆獲國家技能大賽二等獎﹔2025年,在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大化職業技術學校榮獲金銀銅牌29枚。

最令人振奮的是,落實職教高考政策,開展文化與專業課輔導,搭建暢通的升學通道。2023年,3名學生被本科院校錄取,實現辦學34年來本科升學零的突破﹔2024年,這一數字增加到11人﹔2025年達到17人。學生陳炫燁沒有參加中考,卻在高考班中實現逆襲,以全區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百色學院,大學期間斬獲25項獎項,成為“中職生也能出彩”的生動榜樣。

真情滋潤 守護成長之路

在操柏鬆看來,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有溫度和力量。他經常深入學生中間,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當發現有些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面臨輟學風險時,便立即行動起來。

他聯系深圳愛心人士資助20名困難學生每人1000元﹔為3名本科新生募集7.2萬元學費﹔他成立粵桂班,推動粵桂協作工作組為脫貧戶學生發放生活補貼。更令人感動的是,當學生覃萬恆獲得國家級技能大賽獎后,操柏鬆自掏腰包購買動車票,邀請其遠在廣東務工的家長回校分享喜悅。

“操校長待學生,比自家親人還用心!”學生家長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操柏鬆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在他的影響下,整個學校形成了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如今漫步校園,隨處可以聽到清脆的“老師,您好!”的問候聲,看到學生們自信陽光的笑容。

2024年7月,操柏鬆任期屆滿。面對瑤山孩子的挽留和大化教育局的懇請,他選擇了留下:“瑤山職教的突圍剛見曙光,我不能走。”這句話簡單卻有力,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三年來,操柏鬆推動瑤山職校在國家級榮譽、校園硬件等多個領域實現35個“零的突破”。出色的表現,使他於2023-2024年連獲“河池市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且受邀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深圳論壇“2024--首屆教育家前海論壇”並作經驗交流發言。但他始終謙遜如初:“我只是一個穿針引線的人。真正的力量,來自這片土地上的師生們。”

從深圳到大化,從特區到山區,操柏鬆以真心真情,點燃瑤山職教希望,照亮瑤山兒女成長之路,不僅是粵桂協作的生動實踐,更是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鮮活注腳。(韋哲 陸榮斌)

(責編:許藎文、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