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疏通+科技守護 桂東公路部門織密防汛安全網

![]() |
藤縣公路養護中心技術人員使用無人機對路面進行檢查。李炎樺攝 |
在桂東地區,國省干線公路如同密布的毛細血管,串聯起城鄉、山區與平原,肩負著區域經濟發展的重任。桂東公路發展中心負責養護的1561公裡公路,每天有上萬台車通行,是當地農產品外銷、物資運入的關鍵通道。然而,桂東地區地形復雜、水系豐富,多數公路依山傍水,汛期暴雨頻發,路面積水、路基垮塌等問題時有發生,不僅縮短公路壽命,更嚴重威脅群眾出行安全。面對這些水患難題,桂東公路發展中心積極行動,以落實上級“給水找出路”專項行動為契機,全面織密防汛安全網,打響這場守護汛期公路安全運行的硬仗。
汛前准備,精准排查“水隱患”
汛期來臨前,桂東公路發展中心建立“三級巡查制度”,由中心機關牽頭組建排查小組,實施1561公裡公路“包保”責任制,明確路段負責人以落實責任﹔組織人員參加培訓,學習公路應急處置知識與本年度防汛方案,明晰危險路段管理和突發情況應對措施,保障公路暢通。秉持“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理念,按“六到位”與“四個及時”要求,全面啟動隱患排查,構建防汛安全體系,確保安全度汛。
自3月起,響應交通運輸部部署,桂東公路發展中心與應急、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開展專項聯合行動,搭建“防汛聯防平台”,實現災毀數據共享,精准識別公路危險點位。該平台還能實現雨水、路面監控及衛星雲圖信息共享,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信息與汛情,為公路防汛提供精准預警。為消除邊坡塌方隱患、整治排水問題,桂東公路發展中心遵循“給水找出路”原則,組織養護人員清理邊溝、排水溝淤泥等雜物。在彎道高處安裝水流引導設施,解決V形山坳積水的水流銜接問題,對排水不暢地段硬化加固涵洞與排水溝連接部位,及時修補鬆動脫落砌體。
數據最能直觀體現整治成效。截至目前,桂東公路發展中心直屬的縣級養護中心累計疏通涵洞1581座,清理排水系統83公裡。通過開展這一系列整治工作,公路水毀情況相較於去年減少65%,汛期公路通行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多措並舉,變“被動搶險”為“主動防御”
為形成防災減災合力,防患於未然。桂東公路發展中心在“給水找出路”專項行動的統一部署下,搶在汛期來臨前,全力疏通修補公路沿線排水設施,將排水系統在汛期中增強洪水防御能力整治作為核心攻堅點,針對涵洞、急流槽、排水溝等關鍵節點實施有針對性治理,變“被動搶險”為“主動防御”,針對不同的隱患採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全力疏通公路的“排水網”,為汛期公路打下堅實基礎。
當遇到排水系統堵塞這類緊急狀況時,養護職工採用“人工加機械”的方式進行處理。組織專業隊伍,使用鐵鏟、掃帚清理邊溝與排水溝內的泥沙和落葉,同時調配挖掘機、吸污車等機械設備疏通涵洞。涵洞宛如跨越溝壑的“輸水隧道”,大多呈圓管形或箱形,內部有0.3%至0.5%的坡度,可依靠重力使水流通過。運用機械設備作業能夠迅速疏通堵塞的涵洞進出口,確保在24小時內使排水設施恢復暢通。
當遇到難以處理的隱患時,桂東公路發展中心通過組織專家團隊研究方案,制定詳盡的“治理計劃”。例如國道355線K1384+320路段,河邊擋土牆基礎被河水沖刷掏空15米,情況危急。施工隊先修筑圍堰阻擋河水侵蝕,再用“注漿加固加混凝土澆筑法”加固基礎。擋土牆為衡重式結構,高5至8米,底部設排水孔,通過反濾層排牆后積水防傾倒,混凝土加固如披“鎧甲”。為方便檢查維護,還修建步檢道並安裝監測設備,實時掌握防汛情況。
在國道355線K1401+990段臨河邊坡,因易受雨水沖刷、結構不穩定,桂東公路發展中心採用格賓石籠擋土牆防護。該擋土牆由六邊形金屬網籠拼接,內裝20至30厘米大小石塊,結構有彈性,能適應邊坡微小變形,石塊縫隙可讓水流過,減少牆體沖擊力,還與周邊環境協調。同時,對沿線排水溝全面升級,增設沉泥井和急流槽台階。沉泥井每隔50米設一個,深1.2米,可攔截泥沙,防下游管道堵塞﹔急流槽設於陡坡路段,台階狀結構可減弱水流沖擊力,避免沖刷路基。
科技助力,公路暢行“水無憂”
依托AI邊坡監測系統實現邊坡位移主動預警、利用無人機全面勘察公路受損情況、應用“硬化加固+防滲處理”施工方法構建隧道“外防沖刷、內防滲漏”雙重防線……在這一輪桂東公路汛期保暢工作中,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也得到了應用。以前經常因積水出問題的路段,如今煥然一新。
在前期排查中,運用科技手段提高效率與准確性。用無人機巡查高大邊坡,捕捉細微變化﹔採用地質雷達探測路基內部情況,如國道355線K1383+250路段,排查人員利用監測設備記錄相關情況,結合資料為治理提供依據。
此外,還建立隱患動態監測系統,在關鍵部位安裝傳感器,實時監測數據,異常情況系統立即報警,確保隱患早發現、早處理。如國道321線濛江鎮路段新加裝的“AI邊坡衛士”通過視覺相機鎖定邊坡靶標,用圖像識別技術和深度學習算法實時分析拍攝圖像捕捉靶標毫米級位移。深部位移監測系統、鑽孔傾斜儀等設備深入土層,測量傾斜變化感知深層岩土體位移。水位、雨量監測儀關注水情,將水位上升過快或降雨量超閾值時傳輸匯總數據。數據經邊緣計算技術在處理分析后,篩選關鍵信息經AI算法深度融合分析,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邊坡安全監測體系。
桂東公路發展中心用實際行動,把“給水找出路”從一句口號變成了真實的成果。以前路面積水,影響行車安全的路段,現在車輛都能平穩通過﹔以前被雨水沖垮的路基,現在也得到了牢固的防護。公路養護人員的辛勤付出,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出行的便利、順暢和安全未來,桂東公路發展中心會繼續堅守崗位,不斷改進排水治理辦法,嘗試新技術、新方法,確保公路在風雨中始終暢通,保障老百姓安全出行。(張凱 左森)
![]() |
昭平公路養護中心組織人員對國道355線馬江至五將路段低沖橋汛期水毀情況進行排查。何先翠攝 |
![]() |
蒙山公路養護中心養護職工對國道241線漢豪鄉附近公路水溝進行清理。潘玨雲攝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