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廣西賀州:醫共體“攥指成拳” 打通健康“最后一公裡”

2025年08月31日12:46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以前看個病,得折騰20多公裡去縣城,現在縣醫院的專家每周都來坐診,方便多了!”在廣西賀州市鐘山縣公安中心衛生院,患有糖尿病的陶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該市醫改的核心目標——讓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群眾就醫獲得感“提上來”。

近年來,賀州市以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建設為突破口,通過資源整合、服務下沉、智慧賦能與機制創新,將分散的醫療力量“攥指成拳”,全力破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民生痛點,取得了積極成效。

攥緊“資源拳”:打破壁壘,縣域醫療“一盤棋”

面對基層醫療機構“小散弱”、藥品耗材採購成本高等難題,賀州市以醫共體為單位打出降本增效組合拳。

在鐘山縣,由該縣人民醫院牽頭組建的健康共同體覆蓋15家成員單位和110個村衛生室,創新實施藥品耗材“四統一”管理——統一藥事管理、統一目錄、統一採購、統一配送。3000余種耗材、1600余種藥品納入集採,降價品目佔比高達57.98%。僅2025年4月至7月,醫用耗材與藥品採購成本分別下降12.13%和10.88%,累計為患者及醫院節約超600萬元。一片慢性腎病常用藥碳酸司維拉姆片,價格從6.32元直降至0.76元,患者每月藥費支出約減少500元。

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網 付華周攝

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網 付華周攝

富川瑤族自治縣則以“小藥片”撬動大變革。依托醫共體“虛擬中心藥房”,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種類增至288種,高血壓、糖尿病等4類慢病用藥縣鄉重合率達100%。該縣朝東鎮居民盧牛仔在家門口的衛生院就能買到沙丁胺醇氣霧劑,“再不用為急發作跑縣城了!”他欣喜地表示。目前,全縣2萬余名慢性病患者用藥需求得到無縫保障。

貫通“服務鏈”: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如何讓偏遠山村共享優質醫療資源?賀州市給出了答案:一根網線連城鄉,優質服務抵家門。

該市鐘山縣建成醫學影像、心電診斷、醫學檢驗“三中心”,83項檢驗結果縣鄉互認,累計為患者節省重復檢查費用23.92萬元。清塘鎮居民廖桂蘭在鄉鎮衛生院拍DR片,縣醫院專家遠程診斷,報告出具時間從1天縮至2小時,還省下20元車費。“在鎮衛生院拍片,縣醫院專家遠程診斷,2小時就出報告!”廖桂蘭高興地說。

富川縣筑牢用藥安全“智慧防線”。縣醫共體審方中心整合65名藥師,聯動市級專家建立三級審核機制。2025年以來審核處方3.7萬余張,攔截風險處方326份。一位八旬老人因“雙氯芬酸+二甲雙胍”用藥搭配禁忌被系統實時預警,及時規避了急性腎衰竭風險。“處方合格率從86%提至95%,相當於給每位患者加了道‘保險鎖’。”富川縣人民醫院藥學部相關負責人說。

昭平縣人民醫院。人民網 付華周攝

昭平縣人民醫院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總院。人民網 付華周攝

在昭平縣,“組團式”幫扶成為強基引擎。廣西桂東人民醫院三批專家接力進駐,推動昭平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國家級胸痛中心(基層版)和卒中中心。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時間從300分鐘壓縮至22分鐘,死亡率從30%降至10%以下﹔腦卒中靜脈溶栓治療率從5.2%躍升至12.8%,致殘率顯著下降。“時間就是生命,現在搶救更快更准了!”該院急診科醫生的感慨背后,是無數患者的重生希望。

昭平縣副縣長唐少雲表示,桂東人民醫院幫扶專家團隊扎根一線,累計服務患者數千人次,培訓醫務人員數百人,助力昭平縣人民醫院成功拓展多項新技術新業務,填補縣級醫療技術空白,這些成果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創新“特色牌”:醫防融合,健康防線前移

賀州醫改不僅著眼“治已病”,更前瞻布局“防未病”,切實推動健康服務端口前移。

其中,鐘山縣創新構建“防、篩、診、治、管”全鏈條閉環。3家二級醫院部署國家傳染病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報告時限從7.55小時縮至1.7小時。

一張處方也能成為健康管理利器。該縣推出融合醫療、運動、飲食、疫苗等要素的“一病多方”健康處方。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共2.3萬余人獲得規范管理,四類慢病過早死亡率較2023年降低6.2%。“醫生開的不僅是藥方,更是健康生活指南!”一位慢病患者揚起手中的個性化處方笑著說。

中醫藥智慧服務同樣亮眼。位於賀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華潤三九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賀州基地)智能中藥房(代煎中心),實現煎藥全流程數字化監控,日均處理處方1200份,患者取藥時間從2小時縮至30分鐘。“手機一點,煎好的藥就送到家,再不用守著藥罐子了!”社區居民李先生的點贊,道出了中醫藥服務“最后一公裡”被打通的便捷。

機制革新:聯體聯心,長效發展有保障

如何讓醫共體“聯得緊、運行暢”?賀州市以醫保支付和薪酬改革為核心,激活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

鐘山縣創新醫保基金“總額付費、結余留用”機制,科學合理使用基金,高值耗材採購成本應聲下降18%,次均住院費用增幅嚴控在3%以內。參保居民虞先生在鄉鎮分院治療支氣管炎,總費用降低475元,自付僅40.88元。“花錢少了,效果一樣好!”他的故事,顯示出了醫保改革惠民的溫度。

專家回去了,技術留下了!在昭平縣,“組團式”幫扶通過“師帶徒”培養本土骨干28人,開展新技術20余項,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質變。該縣骨科融合中醫正骨與現代醫學形成特色療法,影像科引入ASL-PWI等先進技術精准診斷……本土醫療能力正煥發蓬勃生機。

昭平縣人民醫院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人民網 付華周攝

昭平縣人民醫院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人民網 付華周攝

從“各自為戰”到“攥指成拳”,從“病人往上跑”到“專家往下沉”,一組數據見証賀州醫改實效:鐘山縣四類慢病過早死亡率降至7.89%﹔富川縣基層處方合格率達95%﹔昭平縣住院次均費用從5490元降至4527元,患者滿意度超97%。目前,該市90%以上縣域醫共體實現人財物統一管理,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達標率達85%。

“我們攥緊的是資源,鬆開的是負擔﹔下沉的是服務,提升的是希望!”賀州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覃恩先表示,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就是醫改最大的民生答卷。如今,在當地鄉間田野,群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看病不再難,健康有靠山”的朴素心聲,正是對這份答卷最溫暖的注腳。(付華周、黃日煌、覃華宇)

(責編:雷琦竣、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