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就業“活水”潤千家

午后,陽光透過玻璃窗斜斜洒進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苗家小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賈水清坐在電腦前專注地處理信息,忙完手頭的工作后,她隨即拿起桌邊的書籍,切換到“學習模式”。
“社區了解到我有考編的意願后,為我提供了這個公益性崗位,平時主要負責入戶拍照、收集信息等工作,時間比較靈活,每月還有1430元的固定收入。”今年剛大學畢業的賈水清笑著說,這份工作不僅幫助她減輕了生活負擔,還留出了備考空間。
賈水清在崗位上認真工作。人民網 梁章暉攝
這樣的暖心幫扶,源於一次難忘的搬家經歷。
2018年,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實施下,賈水清一家從偏遠山區搬進了舒適的苗家小鎮社區。對於她而言,這不僅是居住環境的改變,更是生活軌跡的重塑。“搬過來后,上學更方便了,還能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今年畢業后,社區仍繼續關心我的發展,這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賈水清表示。
作為融水縣重要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苗家小鎮社區成立以來,集中安置了來自20個鄉鎮186個行政村的1598戶6549名搬遷群眾,“穩就業”一直是社區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
“社區建立了動態管理台賬,我們會實時跟進應屆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情況,及時了解他們的就業意向,並盡量為有需求的居民匹配合適的崗位。”苗家小鎮社區第一書記袁靖婷介紹,目前,社區設有129個公益性崗位,包含信息採集、樓道保潔、治安管理等多個崗位工作,主要面向通過市場化渠道難以就業、有就業需求和一定勞動能力的就業困難人員。
除了公益性崗位托底保障,社區還積極拓寬就業渠道,主動對接招聘企業,引進零工就業服務站,為群眾搭建“家門口”就業橋梁。“社區內每棟樓都有樓棟群,我們會通過這些群及時推送各類招聘會和用工信息。”袁靖婷說。
就業幫扶招聘會走進社區。苗家小鎮社區供圖
在社區的牽線搭橋下,賈水清的父母也解決了就業問題。“以前父母靠耕種幾畝地勉強糊口,現在母親到醫院做護工,父親在附近打零工,工作相對輕鬆,收入也穩定了很多,全家經濟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回想起一家人的變化,賈水清滿是感激。
社區居民龍世群對此同樣深有感觸。從搬遷前的“窮業”,到搬遷后的“樂業”,他的日子越過越舒心:“看到樓棟群裡推送招工信息,我就去企業應聘了,如今已在木材加工廠裡干了六年,每月都有三千多元的穩定收入,感覺很踏實!”不僅如此,他的妻子還進入苗族頭飾廠做起手工活,兒子也當上了社區信息員,全家都端穩了“飯碗”,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苗家小鎮社區。人民網 梁章暉攝
搭好“就業橋”,走出“幸福路”。苗家小鎮社區先后榮獲“2021年柳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點”“2023年柳州市高質量充分就業社區”等稱號。
近年來,柳州市融水縣堅持以“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為目標,通過外出務工轉移、工業園區安置、公益性崗位兜底等多種方式,促進各民族搬遷群眾就業增收。截至2025年7月,全縣安置點有勞動力搬遷家庭人口3237戶7704人全部就業,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目標。(韋歡、梁章暉、覃心、朱曉玲、雷琦竣、何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