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縣燕峒鄉:從30畝試驗田到千畝“黃金園”

走進德保縣燕峒鄉城屯村,空氣中彌漫著百香果特有的馥郁芬芳。連綿的藤架下,翠綠泛黃的果實如繁星垂墜,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採摘的村民穿梭其間,歡聲笑語與豐收的喜悅交織成動人田園交響。
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沉寂的荒地﹔如今,這片土地上蓬勃生長的30多畝百香果,不僅繪就壯美的畫卷,更成為撬動致富夢想的有力支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百香果產業,正是燕峒鄉授民以“漁”的金鑰匙,其種植面積從2021年的30畝激增至1000多畝,已成為燕峒鄉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破冰試水,村集體點燃“星星之火”
萬事開頭難。面對傳統種植單一、群眾增收乏力的困境,燕峒鄉黨委政府深知“產業是致富之基、振興之要”。經過深入調研與科學論証,敏銳捕捉到百香果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可觀、本地氣候水土適宜的優勢。然而,新事物的推廣,最忌“紙上談兵”。2021年,鄉黨委政府選定基礎較好的城屯村作為“試驗田”,由村集體率先流轉30多畝土地,引進“黃金百香果”種苗,邁出探索性種植的第一步。“當時心裡也打鼓,但集體不帶頭闖,群眾哪敢跟著種?”城屯村黨支部書記趙偉戰坦言。村“兩委”干部化身“先鋒隊”,每天泡在地裡精心管護。
汗水澆灌終迎碩果。試種當年,城屯村“黃金百香果”便以質優量高一鳴驚人,畝均純收益輕鬆突破萬元,遠超傳統作物。這30畝“試驗田”,如同暗夜中的第一束火把,不僅照亮村集體增收的新路徑,更以其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真金白銀”,瞬間點燃周圍村民心中致富的渴望。城屯村民農有教隨即跟進種植30畝百香果,實現年產值50萬元左右。巴龍村集體經濟也緊跟步伐,於2023年開墾閑置多年的荒山種植50多畝百香果。
群起效仿,村民跟進匯成“燎原之勢”
城屯村的成功,在燕峒鄉激起千層漣漪。“一畝果子至少有8000元的收入!”眼見為實的效益是最有力的動員令。最初觀望、疑慮的村民們,心態悄然轉變。鄉黨委政府精准把握時機,因勢利導,打出一套“組合拳”,將點點星火迅速引燃成燎原烈焰。
政策扶持添動力。收集連片種植戶信息並積極宣傳搭架補貼、小額信貸貼息等政策宣傳,切實降低種植門檻與風險,讓群眾“種得起、種得安心”。技術護航增強底氣。組建“土專家+農技員”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傳授從育苗、搭架、修剪到水肥管理、病虫害綠色防控的全套標准化技術。確保“良種”配“良法”。村民們感慨:“以前靠天吃飯,現在技術在手,心裡踏實多了!”典型引路樹立信心。大力宣傳城屯村及首批跟種農戶的成功經驗,組織現場觀摩。村民黃順波曾是觀望者,參加觀摩后毅然加入:“看著鄰居果子一車車往外拉,錢實實在在裝進口袋,確實心動了?就跟著種植了2畝多,雖然種得少但是也是好的開頭,積攢經驗再擴大規模!”
就這樣,鄉裡涌現出一批批像農有教、何科來等“百香果能手”“致富帶頭人”,形成強大的示范磁場。從“要我種”到“我要種”,群眾的內生動力被徹底激發。種植熱潮以城屯村為圓心,迅速向平安、下欽、利屯、興旺、多龍等周邊村屯擴散,散戶種植面積共計達300多畝。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引入大戶,客商“慧眼識珠”注入強勁動能
產業的蓬勃生機,吸引了種植大戶的目光。外來客商深入考察后,對本地百香果品質贊不絕口:“色澤好、香氣濃、酸甜適中,品質優異!加之生態良好、勞動力充足,發展潛力大!”他們不再滿足於單純採購,而是果斷決定“扎根”這片沃土。
浩坤農業便是其一,自2022年起,通過集體流轉、農戶轉租等形式,建成200余畝標准化種植基地,引入智能滴灌系統與先進分揀設備。至2025年,規模擴大至470余畝。這片基地不僅是高產高效的標杆,更化身“就業工廠”,為周邊村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年支付工費超過一百萬元。如此“大手筆”投資,猶如注入一劑產業強心針,吸引了德保家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耘客庄園等更多客商紛至沓來,考察洽談並投資建設基地共計250多畝。
外來大戶與本地資源的深度“嫁接”,為百香果產業的規模化、現代化注入了強大動能,點燃了產業升級的熊熊烈焰﹔產業的興旺,也帶動了本土電商的興起﹔百香果豐產吸引本土電商人才與網紅主播積極參與。一部手機、一方直播間,便將枝頭新鮮的百香果銷往全國各地,有效破解農產品“出村進城”的難題。昔日沉寂的荒坡蝶變為助農增收的“花果山”。據統計,每年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百香果達3萬余斤,銷售額累計30余萬元,為生機勃勃的田園致富圖增添鮮亮色彩。(劉新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