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千年古州何以鳳凰涅槃?“玉林智谷”馭風擊浪北部灣

2025年08月05日09:57 |
小字號

生機盎然的玉林城區一角

生機盎然的玉林城區一角。

前言

潮涌北部灣,向海正圖強。

2025年7月,玉林這座千年古州迎來歷史性跨越:中國(廣西)自貿試驗區玉林協同發展區獲批復設立,玉林海港碼頭獲批正式對外開放!

從“臨海不見海”的千年慨嘆,到2023年12月“借地建港”實現“內陸變沿海”的突破,再到如今躍升為“沿海開放前沿”,玉林的每一步跨越,都鐫刻著“向海圖強”的基因。

玉林人向來敢闖敢拼、敢為人先!2023年以來,玉林左手拓展“借地建港”宏圖,玉林海港碼頭完成貨物吞吐量242萬噸﹔右手構筑“借智突圍”矩陣,AI戰略樞紐“玉林智谷”拔節生長。

2025年上半年,玉林市GDP增長6.1%,高於全國、廣西平均水平,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廣西名列前茅。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7.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這兩項核心指標增速穩居廣西首位﹔外貿進出口增長163.7%,增速保持廣西第一。

7月23日,玉林海港碼頭迎來首艘外輪靠泊。

7月23日,玉林海港碼頭迎來首艘外輪靠泊。

破局:智谷馭浪向圖強

人工智能時代呼嘯而來,反應快半步、落地深一寸,就是最大的發展機遇。

早在2023年8月,玉林市就前瞻布局“玉林智谷”建設,以“向海而興”為導向,錨定“立足北部灣、借勢大灣區、輻射東盟圈”的宏圖,矢志打造廣西人工智能產業高地、面向東盟的算力樞紐和數字絲路戰略支點。

秉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玉林市密集赴深圳、杭州、北京等地招商引智,對接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創新資源,為“玉林智造”引來源頭活水。

2024年9月,中國—東盟(玉林)低空經濟產業園開園,劍指粵港澳低空樞紐、東盟出口基地,這也是廣西首個低空經濟示范園。隨后,總投資30億元的安全應急產業園、總投資13億元的興德智能物流園等項目相繼落地。2024年,玉林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暴漲52.6%。

2025年新春,玉林市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專班,書記市長“雙挂帥”任組長,46個部門聯動打通政策、資金、技術、人才壁壘,以強基固本、玉柴領航、AI賦能等“五大工程”,推動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短時間內,玉林創下多個“廣西地級市率先”——成立首個AI創新賦能中心﹔首推政務AI助手“玉小智”﹔首建DeepSeek政務應用集群……

依托220多萬海外僑胞優勢,玉林市主動服務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推進跨境電商平台建設﹔推動玉柴數據中心動力裝備在東盟應用﹔積極參與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探索實踐“北上廣深技術+玉林加工+東盟市場”協同模式,開放的大門正越開越大。

2025年以來,玉林市開展人工智能產業外出招商活動50批次,接待人工智能企業來玉考察65批次,與華為、奇安信等簽署合作協議,在深圳、杭州等地探索建立“人才飛地”和“離岸人才中心”,創新“研發在外、玉林智造、服務東盟”區域協同模式,已簽約人工智能項目19個,投資額32億元。

目前,玉林市獲自治區級智能制造標杆、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共52個﹔18個項目分別獲得2025年第一、第二批廣西“人工智能+制造”產品、垂直領域模型和典型案例。

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恰是玉林對“困局”的清醒洞察與向海破局的銳勁——玉林要破的“局”,是千年“望海興嘆”的地理枷鎖,是技術資源匱乏的先天壁壘,是區域協同不暢的發展梗阻。

未來科技鯤鵬企業聯盟副理事長顧惠波直言:“玉林智谷”,正是玉林立於潮頭的破局支點,以全域開放之姿,在向海圖強的航道上打開新局——更以數智為紐帶,串起產業升級、人才回歸、區域協同、民生改善的高質量發展閉環。

隨著“玉林智谷”戰略全面起勢,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浪潮在玉林風生水起,一場靜水流深的技術革命,正以春風化雨之勢重塑這座廣西工業老城的基因,推動“玉林制造”向“玉林智造”裂變躍升。

競逐:十虎騰躍破繭路

為加速AI賦能實體經濟,2025年新春,玉林市創新推出“十虎競玉林”機制,推動7個縣(市、區)和3個市直園區,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玉商玉工回歸、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文化塑城、“連心”工程、“淨土”工程——這“六個提檔升級”,以及“聯運河、織水網、建樞紐”新三件大事上競相發力、比學趕超。

機制活,則全局興。

龍潭臨港產業園區劍指“向海智港”。AI深度融入華友鋰電、柳鋼中金等企業血脈。智能系統驅動下,超薄銅箔產值激增,熱軋物料管控效率飆升,2025年上半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5.76%,增速居廣西一級園區榜首。

玉州區錨定“數字引擎”。建成廣西首個內燃機產業數字生態平台,玉柴等300余家企業接入“數字快車道”,產業升級動能澎湃。

福綿區深耕“紡織智變”。3000多家經營主體,年產服裝12億件(套),年產值超300億元。今年上半年,福綿區有8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玉林市前三位。

龍潭、玉州、福綿這“三虎”爭先,正是“十虎競玉林”的鮮活注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十虎競玉林”,不僅為“六個提檔升級”注入了澎湃動能,更助推了“新三件大事”取得突破。

玉柴智慧工廠生產車間

玉柴智慧工廠生產車間。

智造躍遷,玉柴領航“現代產業體系構建”。

走進玉柴“黑燈工廠”,機械臂精准揮舞,AGV小車靈動穿梭,一台台重型發動機高效下線,生產周期銳減80%!這裡是全國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正引領中國動力裝備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新三件大事”注入人工智能基因,率先在玉林市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上演“數字治水”攻堅戰——通過數字孿生、AI、大數據等技術構建“智慧水利中樞”,打造“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體系,AI化身“先知之眼”提前48小時預判洪峰軌跡,可讓災害損失降低65%。建成全國首個灌區“監管一張圖”,灌溉效率躍升15%。這套被水利部樹為標杆的“玉林解法”,既是傳統基建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更是中小城市以AI應對自然的破局密碼。

玉林市人工智能發展專家顧問高峰精辟總結:從向海開放的“賽道競速”,到AI賦能的“技術比拼”,“十虎競玉林”的本質,是用機制創新打破慣性,用協同合力攻克壁壘。當“十虎”在向海圖強的坐標上找准定位,在AI賦能的賽道上全力沖刺,“六個提檔升級”便有了具體的實踐者,“新三件大事”便有了扎實的推進力。

高峰認為,“六個提檔升級”如北斗導航,精准鎖定六大主航道﹔“新三件大事”若盤古巨斧,劈開“通江聯河達海”等基建桎梏﹔“十虎競玉林”軍令狀似燎原星火,點燃競速引擎。三者構成攻守兼備的黃金三角——戰略導航指明方向,基建重器破除瓶頸,競爭機制點燃引擎。

化雨:AI甘霖潤萬家

依托“玉林智谷”的技術底座與“十虎競玉林”的機制活力,玉林市梳理出52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謀劃清單,在制造、政務、醫療、農業、民生等11個領域深度推廣應用。

產業轉型添動力。玉林恆光瓷業智能化改造后能耗降30%﹔柳鋼中金AI情報助理提升原料決策效率60%﹔三環集團AI設計壓縮陶瓷新品研發周期至12天。

政務服務更高效。政務AI助手“玉小智”覆蓋6221個政務服務事項,日均處理咨詢超5000次﹔警務助手“i玉警”,讓補辦身份証等業務實現“指尖辦”。

民生保障有溫度。參皇養殖智慧平台帶動萬余農戶增收﹔容縣沙田柚、陸川豬等數據產品在深圳數據交易所上市,成為全國首批鄉村振興數據產品。

“玉品出海”加速度。AI驅動外貿提質增效,外貿版圖擴至160個國家。2024年,玉林市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49%,連續兩年領跑廣西。

無人駕駛耕地機、插秧機以及農用型無人機等各種智能化農用機械,今年在玉林早稻種植中頻頻亮相

無人駕駛耕地機、插秧機以及農用型無人機等各種智能化農用機械今年在玉林早稻種植中頻頻亮相。

從車間到田頭,從辦事窗口到生命守護,AI的甘霖已悄然浸潤玉林大地。這並非技術的自發流淌,而是“玉林智谷”筑基賦能、“十虎競玉林”實干落地的生動結晶。

當智能成果轉化為政務的高效、醫療的精准、田野的豐收、商貿的繁榮,當744萬玉林人民真切觸摸到科技的便利與溫暖,“向海圖強”的航程便有了最深厚的民意根基,人工智能賦能的戰略也完成了從雲端到泥土的價值閉環。

這一切,正是玉林對“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的生動作答。

玉林龍潭臨港產業園區一角

玉林龍潭臨港產業園區一角

尾聲

以“全域智治”重構產城生態,玉林正將AI價值深深扎根於桂東南大地、融入向海圖強產業鏈﹔以“北上廣深技術+玉林加工+東盟市場”協同模式,生動詮釋了開放合作是AI活力的源泉。

從2023年8月“玉林智谷”的前瞻布局,到2025年新春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的雷霆落地﹔從“十虎競玉林”的錚錚軍令狀,到“六個提檔升級”與“新三件大事”的協同推進:玉林以制度創新破除機制壁壘,以技術創新突破產業瓶頸,更以雙輪驅動破解“后發劣勢”,錨定北部灣數智樞紐節點,劍指東盟數字藍海,為城市數字化轉型,鍛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玉林范式”。

今日之玉林,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昂揚姿態,張開雙臂擁抱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

在這裡,我們見証了智慧與創新碰撞出的磅礡力量,望見了人工智能時代噴薄欲出的曙光,更觸摸到了下一個發展破局點的滾燙溫度——那是玉林向海圖強的雄心,是AI賦能千行百業的璀璨未來,更是玉林作為南方沿海城市涅槃重生的無限可能。(韋青林)

來源:玉林市委網信辦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