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深入實施村級后備力量培養儲備三年行動
蓄足源頭活水 激發內生動力

盛夏的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大平山鎮古城村,糕點廠房內機器轟鳴。90后村黨支部副書記黃敏霏正與鄉親們打包新訂單。半年前,她憑借推動特色產業的顯著成效,從村級后備人才中脫穎而出,被補選進村“兩委”班子。“能帶鄉親闖市場,全靠組織培養!”黃敏霏干勁十足的話語,正是廣西深入實施村級后備力量培養儲備三年行動的生動縮影。
鄉村要振興,人才必先行。廣西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建立健全選育管用機制,因地制宜優化培養措施,一批政治合格、素質優良、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群眾認可的村級后備人才正在八桂大地成長。
為破解人才瓶頸,廣西打破身份、行業、地域限制,採取“五個一批”方式——擇優選拔一批、精心回引一批、公開考錄一批、擇優培育一批、結合實際選派一批,廣納英才。
資格審查嚴字當頭。建立負面清單,由縣級黨委組織部會同紀檢、公安等12個部門以及鄉鎮黨委聯審,將不符合條件者擋在門外。每個村按不低於村干部職數1︰1.5比例推選初步人選,公開公示接受監督。目前,廣西儲備村級后備力量已達15萬名,其中35歲以下佔31%,高中以上學歷超85%。
選好苗,更要育壯苗。廣西將培養鍛煉作為關鍵一環,精心設計培育路徑,構建起“自治區示范培訓、市級重點培訓、縣級分批輪訓、鄉鎮兜底培訓”的四級培訓體系,全面提升后備力量的政治素養和引領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
“一周集中培訓,讓我這‘門外漢’掌握了基層黨建、集體經濟、應急處置等工作的要領。”貴港市港北區大圩鎮東篁村的覃有能參加市級示范班培訓后深有感觸。更關鍵的是“導師幫帶制”——從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縣鄉涉農部門干部職工、鄉鎮干部、駐村干部、村黨組織書記中確定1—2名培養聯系人進行結對幫帶,手把手傳經驗、教方法。在導師、大圩鎮黨委組織委員胡騰飛的幫帶下,覃有能積極投身高標准農田建設等工作,迅速成長為能獨立處理村務的骨干。
好鋼用在刀刃上。廣西堅持在使用中培養、在培養中使用,創新任用機制,讓后備人才早挑擔子、快長才干。
在崇左市江州區卜利村,一座3000平方米的加工廠年初拔地而起。領辦該項目的90后后備人才馮偉明感慨:“村集體注資入股,支書還幫我跑下專項貸款!”工廠生產的耳機、桌布、手套遠銷歐美,帶動200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年增村集體收入超20萬元。目前,他正推動引入壯錦生產線,讓民族文創產品走向世界。
廣西一方面設崗定責,要求每位后備人才至少認領1個為民服務崗,深度參與村務管理、服務群眾﹔另一方面,用足創業就業扶持政策,支持其領辦、創辦致富帶富項目。
對培養成熟人才大膽使用,提前鋪路。廣西明確:可在村“兩委”換屆前3至6個月,將優秀后備人才增補為村黨組織、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推薦擔任村共青團、婦聯等組織負責人,使其提前進入角色。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7月17日第2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