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破局賦能提質 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百色市產業園區改革發展綜述

潮涌右江,改革潮生。2025年以來,百色市錨定“破局、賦能、提質”主線,直面產業園區“小散弱”“同質化”痛點,從空間整合、制度創新、服務升級、開放合作四大領域精准發力,推動31個園區整合構建“1+12”新格局,實現從“星散布局”到“集群發展”、從“九龍治水”到“協同高效”的跨越,交出“全域躍升、質效雙增”的改革答卷,集群效應逐步顯現。今年1—5月,全市產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944.12億元,工業投資47.69億元,同比均增長14.4%,改革動能持續轉化為發展勢能。
空間整合破局:從“分散低效”到“集群躍升”
百色市以物理整合為基礎、規劃引領為方向,推動園區空間布局系統性重塑。
集群化整合成效顯著。印發《百色市深化產業園區改革實施方案》,堅持“一個不落”“一縣一園”原則,將31個分散園區整合為13個重點產業園區,全部通過自治區審核並申報納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徹底打破“各自為戰”壁壘。整合后,園區土地利用率提升28%,項目落地周期縮短40%,“畝產效益”評價體系倒逼低效用地“騰籠換鳥”,為優質項目騰出發展空間。
高端化規劃錨定方向。實施《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百色片區總體規劃(2024—2035年)》,明確“一園一策”發展定位,通過7期專題解讀推動規劃落地﹔加速推進百色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零碳園區試點,重點布局新型生態鋁、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為園區發展注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基因。
制度創新立規:從“管理約束”到“規則驅動”
以制度創新破解發展瓶頸,打出管理機制“鬆綁”、要素配置“活血”、政策落地“提速”組合拳,通過23項改革任務與61條硬核舉措,釋放改革紅利。
管理機制“鬆綁”強化協同。建立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挂帥的重點項目協調機制,將黨建引領貫穿改革全過程,田陽區產業園區綜合黨委率先成立,推行“黨建+園區”模式﹔推動靖西、平果等4縣(市、區)成立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強化基層管理職能。服務端,百色高新區設立企業服務中心,平果經開區、田東工業區等開通綜合服務窗口,推廣“幫代辦”“媽媽式”服務,審批部門下沉園區實現企業辦事“多頭跑”變“一次辦”。
要素配置“活血”激活資源。土地方面,推行“標准地”供應與“畝產效益”評價,處置28個項目中的13個,盤活閑置土地31.77公頃,處置率51%。資金方面,設立超50億元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及500萬元園區發展專項資金,已向創維—愛旭光伏項目注資3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0億元。人才方面,聯合深圳光明區共建“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人才飛地”平台,吸引高端人才。
政策落地“提速”惠企暖心。創新“三張清單”(惠企政策、責任落實、擬享企業),推動政策“免審即享”。通過21場宣講會,指導創維、柚香谷等41家企業申報稅收減免,33家小微企業享“五免”政策,5家企業獲“五免五減半”優惠,累計減免稅額61.36萬元,政策兌現效率80%,企業滿意度提升28個百分點。
服務提質暖心:從“管理主導”到“企業至上”
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從金融、資源、數字、招商四維度構建服務生態,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聯合建行、工行等跟蹤服務68個重點項目,累計授信16.6億元﹔11個項目獲專項債券14.11億元(全區第二),34個項目申報北部灣經濟區專項資金6.43億元,市本級設立500萬元園區發展專項資金。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百色市分行開展“信用修復進園區”活動,解決23家企業融資難題。
閑置資源二次開發。創新“國企招商飛地共建”模式,利用粵桂協作資金5000萬元共建“深百飛地經濟產業園”,盤活標准廠房9.4萬平方米,吸引起銘、鴻榮興等深圳企業入園並投產。
數字升級賦能增效。引進世紀互聯、協鑫能科等龍頭,在AI智造工廠、“AI+電力”等領域深化合作。華銀鋁業實現氧化鋁全流程智能監控,煜信恩能源智能質檢使電池日產能提升8倍,中南光電光伏組件生產精度誤差<1mm等。2024年以來,全市獲評廣西智能制造標杆企業4個、智能工廠6個、數字化車間18個,中鋁廣西入選國家萬兆光網試點,3家企業入圍全區首批“AI+制造”典型場景。百色高新區推進“人工智能+幫代辦”系統,將實現企業注冊、許可審批等事項“秒批”。
招商聯動集聚動能。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及成渝經濟圈等三大區域“靶向招商”,1—5月新簽約項目67個,總投資163.78億元,佔全市總量63.72%,其中京津冀及成渝經濟圈項目投資32.78億元,長三角23.35億元,粵港澳大灣區20.55億元。中車新能源裝備、億華通氫能基地等龍頭項目落地,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開放合作拓局:從“內陸循環”到“雙向聯動”
以“百色片區+”區域協作與跨境合作“雙輪驅動”,推動園區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區域協作“串珠成鏈”。深化“百色片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合作,簽訂8份區域合作協議,推動“研發在灣區、生產在百色”。1—5月,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4個(總投資101.44億元),竣工11個,上海榕融氧化鋁纖維制品、澳泰鋁業等項目投產,億華通中電百色氫能及氫燃料電池產業基地預計9月投產。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吸引創維—愛旭等“灣企”帶動效應顯著。
跨境合作“破浪出海”。編制《中國百色—越南高平跨境產業合作園區實施方案》《面向東盟跨境電子信息產業鏈方案》,吸引中國供銷社農產品集團、中糧、弘信電子、科瑞博科技等9家企業意向入駐。龍邦口岸升級為國際性口岸,獲批泰國水果、藥材進口資質,1—5月全市外貿進出口174.6億元,同比增長7.9%,龍邦口岸貿易額21億元,同比增長31%,進口鮮榴蓮2087噸,同比增長15.7倍。靖西鹽焗腰果首次出口哈薩克斯坦、尼泊爾,落地加工產品邁向國際市場,邊民互市加工產值達10.1億元,實現“通道經濟”向“產業集聚”轉型。
“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從空間重構破題、制度革新賦能,到服務升級護航、開放拓展破壁,百色正以改革之筆在園區發展答卷上書寫精彩華章。”百色市園區辦主任黃尚學表示,下一步將持續聚焦改革發展主攻方向,深化“百色片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等共建模式,加快推進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百色片區建設,力爭實現全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2%、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目標,為新時代百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園區動力。(黃紅岸、許晶)
來源:百色市園區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