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解“近渴” 村民家門口有“醫”靠

人民網隆安7月12日電 (梁章暉)7月10日,廣西中醫藥大學“輪值村醫”健康幫扶提檔升級活動在隆安縣南圩鎮舉行,並挂牌成立廣西中醫藥大學鄉村振興健康幫扶基地。
活動現場。人民網 梁章暉攝
自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展“輪值村醫”健康幫扶活動以來,患有糖尿病,家住隆安縣連安村的李鵬生減少了上市裡看病的次數。“平時看一些慢性病和疑難雜症都需要到市裡的醫院,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帶來的優質醫療服務,很方便。”
廣西隆安南圩鎮衛生院。人民網 梁章暉攝
2020年9月,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廣西區內首創“輪值村醫”健康幫扶專項活動,在聯伍村成立健康扶貧基地﹔2022年7月,援助四聯村改建村衛生室,挂牌成立鄉村振興·健康幫扶基地,通過駐村服務、專家義診、培訓帶教、捐贈藥品等途徑,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為隆安百姓帶來了健康福祉。
截至今日,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已輪值村醫185批,選派優秀骨干專家近800人次,服務村民1萬余人次,為當地村醫及隆安縣各級醫療機構授學220余人次,影響力輻射整個隆安縣及周邊鄉鎮。
專家義診。人民網 梁章暉攝
本次“輪值村醫”健康幫扶活動再次提檔升級,是廣西中醫藥大學健康幫扶工作的又一次全新探索。
隆安縣南圩鎮衛生院院長任永明表示:“之前的‘輪值村醫’健康幫扶主要是在村裡,這次提檔升級后是以我院為固定巡診站,這對廣大人民群眾就醫和提高我院診療技術水平都有極大的好處。”
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增強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患者的吸引力,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的優勢,推動更多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就能得到解決,緩解基層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專家義診。人民網 梁章暉攝
過去由於臨床醫生人手不足,基層醫師很少能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輪值村醫”健康幫扶活動的提檔升級,健全幫扶機制,以共建共享助力基層診療水平提升,持續加大“傳、幫、帶”力度,培養更多基層中醫藥人才,進一步提升基層診療水平,更好滿足基層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為當地持續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隆安縣南圩鎮衛生院中醫康復科醫生黃大和表示:“這次的提檔升級活動,派遣了不少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到我們衛生院進行臨床教學,傳授臨床診斷思路、技巧,並協助我們開展一些日常的診療工作。”
共建共享助力基層診療水平提升。人民網 梁章暉攝
提檔升級活動通過建立“1+N”網格化健康幫扶新模式,以南圩鎮衛生院為固定巡診站,以定點幫扶村聯伍村、四聯村為重點,持續輻射周邊鄉村,讓優質醫療資源“多走路”,讓基層百姓“少奔波”,將更優質、更高效、更便捷的就醫體驗送達“最后一公裡”,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帶來的優質醫療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