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鎮:織密農村“三資”治理防護網 為鄉村振興注入清廉動能

為有效遏制村級“微腐敗”滋生,近期,桂林市臨桂區五通鎮紀委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關鍵環節,聯合鎮直部門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全鎮23個行政村的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情況展開“地毯式”排查。通過查閱賬目、實地核查、走訪群眾等方式,全面厘清農村集體“家底”,精准定位管理堵點。
在監督過程中,發現部分村委存在超標准發放村民代表及小組長誤工補助等問題。針對這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五通鎮紀委精准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打出“談話提醒糾偏、批評教育醒腦、誡勉談話警示”組合拳。既幫助責任主體找准問題症結,又量身定制整改方案,推動基層干部知敬畏、明底線、轉作風,切實提升農村“三資”治理效能。
以問題為導向,以整改促提升。該鎮紀委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深挖問題背后的薄弱環節、制度漏洞和廉政風險點,督促相關部門完善制度機制,規范村組財務管理流程。今年以來,共排查村級集體經濟合同67份,發現問題線索11件,通過修訂完善合同2份,村集體增收145萬余元,有效推動村級“三資”制度化、規范化管理。
“從查處的案件來看,賬目不清猶如‘糊涂賬’,合同失范恰似‘風險口’,容易成為基層‘微腐敗’的溫床。”五通鎮紀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今年以來,共查處農村集體“三資”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2個,黨紀政務處分1人,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11人,真正實現抓早抓小、防患未然,讓監督執紀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下一步,五通鎮紀委將以此次監督檢查為契機,推動職能部門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一方面,強化村“兩委”教育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和法律意識,全面提升履職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回頭看”動態跟蹤機制,對問題整改情況實施動態跟蹤,防止問題反彈,切實守護好農村集體“家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堅實保障。(秦榕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