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慶區人大:以監督“硬舉措”守護退役軍人“軟需求”

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何讓退役軍人感受到全社會的尊崇與關愛,切實滿足他們在生活、就業、權益保障等方面的“軟需求”,成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近期,南寧市良慶區人大常委會積極履行監督職能,以專項調研為切入點,聚焦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推動一系列“硬舉措”落地見效,讓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榮譽感不斷增強。
專項調研“深把脈” ,精准定位找短板
良慶區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深入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企業、醫院等進行實地調研,採取聽、看、查、訪等立體調研模式,詳細了解城區退役軍人政策落實、服務站作用發揮、就業創業扶持、雙擁共建等工作情況。據了解,良慶區已建成“1中心+7個鎮(街道)站+78個村(社區)站”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近三年累計投入退役軍人相關資金6537.7萬元,確保優撫對象、參戰民兵、困難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共辦理發放優待証4900余張,積極回應廣大退役軍人的期盼﹔為在部隊獲得立功和優秀士兵的現役軍人家屬送喜報的方式,不斷提升軍人的榮譽感﹔定期組織健康體檢療養和常態化做好為軍人家庭懸挂或更新光榮牌等工作,把各項擁軍優撫措施落實到位。
同時,調研組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中存在基層力量薄弱、服務模式滯后、部門協同低效、社會氛圍欠缺等短板問題,進行分類收集和剖析整理,做好調研后的“后半篇文章”。
監督閉環“促整改” ,靶向施策破難點
針對痛點難點問題,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通過“審議意見交辦、跟蹤督辦、整改回頭看”的靶向整改閉環模式,推動服務保障落地見效、精准高效。
一是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服務“硬實力”。加強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配備,提升基層服務站人員、辦公設備和工作經費等方面的綜合保障水平﹔新增專項培訓經費,加大對鎮村服務站工作人員的業務學習培訓指導,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
二是創新服務模式,打通便捷“新路徑”。搭建“互聯網+退役軍人服務”平台,推動優待証申領、就業幫扶等12項業務“一網通辦”,減少退役軍人辦事跑動次數﹔儲備足量“光榮之家”牌匾,實現動態更新全覆蓋﹔引入社會力量組建“擁軍聯盟”,吸納一批擁軍企業和社會組織,助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三是強化部門聯動,凝聚協同“大合力”。成立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人社、編辦、司法等部門協同機制,針對不同需求開發“訂單式”培訓課程豐富技能培訓﹔優化隨軍家屬社保轉入、創業貸款審批流程,壓縮優化辦理時限。
四是匯聚社會力量,厚植尊崇“濃氛圍”。挖掘培育轄區軍創企業典型,通過媒體宣傳和事跡報告會等形式擴大擁軍影響力﹔組織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參與“政策宣傳月”活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不斷提升社會認可度。
良慶區人大常委會將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以監督“硬舉措”用心守護退役軍人“軟需求”,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為營造“尊崇軍人、關愛退役軍人”的濃厚社會氛圍貢獻人大力量。(梁瀟今)
來源:良慶區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