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羅村愛心食堂裡的暖心答卷

“陳大爺,今天吃餃子咯!趁熱吃,別燙著。”在玉林市玉州區仁厚鎮上羅村,玉林市委政法委派駐上羅村第一書記朱展良端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敲開了陳大爺家的門。老人接過餃子,臉上笑開了花:“這餃子香,比家裡做的還好吃!”
上羅村駐村第一書記朱展良與村干部為困難老人送餐上門。上羅村村委會供圖
自4月16日上羅村愛心食堂正式揭牌,這幅溫馨場景便成了常態。上羅村有65歲以上老人近200人,子女多在外地務工,老人們“吃飯難”問題一直懸在朱展良心上。愛心食堂成立后,村裡老人“做飯難、吃飯愁”的日子成了過去式。食堂11點開餐,老人們隻需花2元,就能吃上熱氣騰騰的營養餐。
上羅村愛心食堂揭牌開業現場。溫雨佳攝
“這食堂是朱書記一步步‘跑’出來的。”上羅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鬆感慨。籌備愛心食堂時,朱展良帶著村“兩委”干部把閑置的村辦公大樓一角改造成食堂。設備採購資金不夠,他聯系上廣西貴港市的愛心企業支持,解決了燃眉之急﹔為保証食堂的可持續運營,他四處奔走,爭取到廣西慈善總會的專項補貼。
食堂開業后,成了村裡的“暖心樞紐”。有老人腿腳不便,志願者定期送餐上門﹔食堂內,健康體檢、節日活動輪番舉辦,老人們從“悶在家”變為“樂出門”。“以前冷鍋冷灶,現在頓頓熱飯,還交了一幫老伙計!”70歲的羅奶奶感慨。
上羅村65歲以上老人僅需花費2元即可享受營養餐。溫雨佳攝
愛心食堂的運營模式也頗具巧思。採取“社會捐贈+村集體投入+村民互助”模式,既減輕了村集體負擔,又讓老人吃得安心。食材由愛心企業定點供應,每周公示採購清單和賬目,接受村民監督。“上月食堂收支平衡,下個月准備加道湯。”朱展良翻開賬本,細細算著。
如今,愛心食堂已成為上羅村最暖的風景。老人不僅在這裡吃上了熱乎飯,還結識了新朋友。食堂內常舉辦敬老愛老主題活動,讓老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富足起來。
“愛心食堂只是我們村變化的一角。”朱展良指著村內新建的文化廣場說。駐村兩年來,他帶領村“兩委”爭取到各類資金60多萬元,將村裡的舊水塘與荒地改造為休閑公園,修建起連心湖、連心廊、公共廁所、風雨球場,裝上了太陽能路燈、鋪上了水泥路,上羅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朱展良與黨員干部商議改造村容村貌。上羅村村委會供圖
去年,上羅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4.45萬元,比2022年增長153%。坐落在村裡的玉林牛腩粉產業園越來越旺,帶動本村村民就業100余人。依托產業園,全村規模以上米粉廠11家、農副產品加工廠7家、養殖大戶60余戶,帶動村民持續增收。“去年村裡有10多戶建了新房,都是靠產業富裕起來的。”村民老黎自豪地說。
在朱展良推動下,上羅村還探索出“黨建+網格+積分制”鄉村治理新模式。設立文明積分超市,村民積極參與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等就能兌換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去年評選出30余位“星級文明戶”,村民參與村庄事務的熱情高漲。
上羅村2023年度“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健康家庭”評選表揚大會。上羅村村委會供圖
“這兩年,朱書記瘦了不少。”李鬆望著在食堂忙碌的朱展良說,“我們盼著他能多留兩年,看著村裡的變化越變越好。”
如今,駐村期滿的朱展良完成了“傳幫帶”工作,在交接儀式上,李鬆向朱展良頒發“榮譽村民”証書,為其兩年以來的駐村工作畫上圓滿的句號。
李鬆向朱展良頒發“榮譽村民”。上羅村村委會供圖
對上羅村愛心食堂的未來,朱展良充滿信心。“村裡將進一步提升愛心食堂的服務,讓老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讓上羅村成為‘留得住人’的富美鄉村!”(蘭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