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縣:精琢“三篇文章” 繪就共同富裕幸福畫卷

近年來,興安縣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充分挖掘自身區位與資源優勢,精心布局,深耕細作“鄉村振興、旅游振興、生態振興”三篇文章,以高質量發展筑牢共同富裕的根基,全力打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幸福家園。
精雕“鄉村振興”文章,激活特色產業新引擎
興安縣依據自身豐富的產業資源,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發展路徑。一系列重大項目持續落地生根,廣駿加油站、中草藥材博物館、華江東院民宿部落等26個項目相繼引入,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同時,興安縣著力優化產業布局,引入竹制新型復合高密度板材、奶茶竹筒等新興加工項目,有效帶動毛竹產業蓬勃發展,全縣毛竹採伐量穩定保持在800萬根,加工量更是高達1200萬根以上。
在發展過程中,興安縣秉持招強引優的理念,精心繪制以“華江九寨”為核心的魅力漓江源鄉村經濟發展藍圖。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集中力量推進以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為導向的瑤鄉特色“九寨”集群建設。目前,梁家寨、龍塘寨等6個特色村寨已精彩亮相,鳳凰寨、潘家寨2個村寨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成功吸引近60億元社會投資,讓鄉村發展活力四射。
細繪“旅游振興”文章,打造鄉村旅游新高地
興安縣充分挖掘紅軍長征途經地、貓兒山世界生物保護圈、桂林漓江發源地以及瑤鄉風情所蘊含的深厚歷史紅色、生態綠色、瑤鄉原色文化內涵,全力打響文旅品牌知名度。通過深入實施“三項計劃”,讓“三色文化”文旅品牌聲名遠揚。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與全域旅游,強化旅游景點導游詞和景區講解員培訓,提升旅游服務品質。
為構建共同富裕幸福家園的新載體,興安縣積極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生態康養和民族風情游,創新推出森林氧吧、星空露營、雲海觀瀾、龍潭戲水等17個特色項目。同時,高標准舉辦“廣西三月三”系列活動、“盤王節”、高山杜鵑花節、貓兒山山地馬拉鬆賽等特色節慶賽事活動,吸引八方游客。全年接待游客量高達820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56億元,讓鄉村旅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巧做“生態振興”文章,釋放生態紅利惠民生
興安縣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山”理論,像“二郎神”守護家園一樣,守護著魅力漓江源,積極推動生態效益的高效轉化。先后投入近2.1億元資金,實施漓江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農村污水綜合治理、退耕還林等12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為生態振興筑牢基礎。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與民族村寨建設成果,興安縣成功引進“中國健康好鄉村”“水韻華江”“一山半島”等15個項目,打造出“清風浦上”“有樹”“鳳棲林”“半山聽雨”等17處高端民宿。以打造全區“兩山”理論主題實踐示范基地為目標,全域推動生態經濟賦能鄉村振興。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動高山蔬菜、生態瘦身魚、竹林雞等生態特色種養業,做大做強野生六峒茶和中草藥等林下經濟產業,積極發展“農旅+”“森林人家”等生態項目。目前,全縣擁有8家廣西森林旅游品牌,各族群眾在綠色發展中收獲滿滿實惠。(張超威)
來源:興安縣民宗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