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惠春風拂非遺 匠心傳承煥生機

漓江之上的碧水黛山,喀斯特溶洞的深邃曲折……在這片令人沉醉的山水之間,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桂林還孕育著絢麗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近年來,桂林市稅務部門以“稅惠春風”為筆、以“精細服務”為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畫卷上繪就稅務色彩,讓傳統技藝煥發時代新韻。
服務增彩 釉陶燒制煥新顏
在桂林市疊彩區大河鄉蒙正村的觀志窯釉陶工作室裡,自治區級非遺項目桂林釉陶燒制技藝傳承人陳曉正專注地揉捏陶土。從選土配釉到窯火淬煉,五十余道工序在他手中流轉,一件件承載著桂林山水靈氣的釉陶作品漸次成形。
“傳統技藝需要守正創新。”陳曉介紹道,多年來,他既堅守古法,又融合現代工藝,其創作的《桂林梅瓶》《山水系列茶具》曾選送中國—東盟博覽會旅游展《桂林之夜》主桌擺台,《桂林山水原礦釉系列》曾代表廣西選送迪拜世界博覽會中國館陳列。
為助力觀志窯釉陶工作室的創新發展,桂林市疊彩區稅務部門通過“線上互動+專家團隊+專崗咨詢”納稅服務方式,為工作室提供遠程指導、解答咨詢問題等服務,以“稅”力量守護非遺傳承。
“近年來,前來體驗釉陶燒制技藝的顧客越來越多,有時候都忙不過來,多虧便捷高效的稅務服務,讓我們有更多精力投身於非遺傳承中。”陳曉說,“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非遺。”
稅惠添彩 百年彩扎煥新生
破竹、削篾、糊紙、上色……在誕生於清末的民間老字號紙扎工藝作坊——“張福記”紙扎工藝店裡,彩扎工藝第五代“掌門人”張樺正忙著制作各種扎紙工藝品。
恭城彩扎迄今有百年歷史,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紙扎工藝。2020年,恭城彩扎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張樺也成為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從風箏、燈彩到絹人、微型仿真昆虫,彩扎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滿足了人們文化娛樂的需求,如今也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的旅游工藝品。
為助力恭城彩扎傳承發展,稅務部門定期走訪企業問計問需,宣講最新稅惠政策並輔導企業合規開票。“每年臨近節假日的時候,公司都會忙得連軸轉,但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和稅務部門的服務,讓我們干勁滿滿。”張樺說。
近年來,張樺將這項非遺技藝與現代工藝美術相結合,不斷創新傳承,為古老工藝注入新的生機。“這幾年,我們團隊一共精心制作了三條水上‘巨龍’,根據場景需要加入了LED燈、煙花創意,在遇龍河、春晚等大型舞台驚艷亮相。”張樺表示,“我想把更多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融入我的創作中,期望這些彩扎作品能夠傳遞出幸福的感覺。”
紅利賦能 神果養生展智慧
素有“東方神果”美譽的羅漢果,可藥食兩用。其中,永福羅漢果飲膳養生法以中醫“藥食同源”理念為核心,採用本地羅漢果搭配藥食材料,通過代茶飲、膳食等方式實現養生防病,被列為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該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范天環介紹,永福羅漢果茶制作技藝遵循古法,共九道工序。從摘果到三次烘烤,主要通過手感、火候和眼力把控確保品質。如今,羅漢果產品加工已突破傳統柴火烘烤模式,轉向真空脫水、冷凍脫水等現代加工技術,並延伸至深加工領域。永福福中福、福壽養生茶業等企業通過產品研發,既提升了羅漢果附加值又傳承了非遺。
近年來,永福縣稅務部門聚焦非遺傳承,將羅漢果產業納入“非遺+稅惠”重點扶持名錄,創新推出“一企一策”專屬服務機制。通過設立黨員先鋒服務團隊,為企業定制個性化政策輔導方案,及時答疑解惑,確保政策紅利精准落袋 ,助力企業在傳承非遺的道路上穩健前行。
“我們公司擁有傳統電烘烤、微波脫水、超低溫凍干工藝,生產出來的養生茶、杯茶等一系列羅漢果產品符合各類市場不同的客戶需求,獲得了大家的肯定和喜愛。”廣西永福福中福羅漢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莫女士表示,“稅務部門精准推送稅收優惠政策,輔導申報減免稅費,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我們的研發底氣更足了。”
下一步,桂林市稅務部門將持續跟蹤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不斷提升辦稅繳費服務質效,落實落細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以稅務“初心”守護非遺“匠心”,助力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張秀明、於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