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稅惠賦能非遺產業“破圈”發展

近年來,崇左市稅務部門立足稅收職能作用,聚焦非遺傳承與產業發展,通過政策賦能、服務護航、融合創新等舉措,助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與產業發展成功“破圈”。
在天等縣,百年非遺指天椒加工技藝正煥發新生——從手工選椒、古法腌制到秘制發酵,每一罐火紅的辣醬都凝結著匠人對風味的執著。
為推動非遺技藝傳承發展,天等縣稅務局面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及其關聯企業推出針對性服務,落實落細“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六稅兩費減免”等各項最新稅收優惠政策,打造全流程跟蹤服務,不斷提振非遺傳承人扎根行業、傳承技藝的信心。
“我們發展的背后,除了對‘非遺’技藝的堅守,還得益於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去年以來我們公司享受政策減免9萬余元,這筆錢全部投入生產線升級,讓傳統手藝煥發新生機。我們有信心把這份‘火辣’事業傳承下去!”天等指天椒加工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廣西天等縣辣都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兆強表示。在稅惠政策的支持下,其企業不僅升級了生產線,還帶動周邊農戶擴大種植規模,如今,融合非遺技藝的指天椒醬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
在江州區那隆鎮,那隆臘鴨、那隆小明山茶等非遺產品近年來借助展銷會和電商直播“雲端”銷售,產品知名度越來越高。
為助力產業發展,江州區稅務部門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完善“線上+線下”服務模式,積極了解企業生產加工情況和經營過程中的涉稅堵點難點,“一對一”“點對點”幫助企業做好涉稅政策輔導,分行業、分類型為納稅人精准推送適用稅費優惠政策。
“稅務部門經常上門給我們送來稅收政策清單,幫助我們了解政策、享受紅利,2023年以來我們共享受小微企業、六稅兩費等稅費優惠7萬余元。接下來,我們計劃增加500萬元投入來更新包裝生產線、倉儲貨架、倉庫等設備,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推動非遺技藝產品走得更遠。”崇左市江州區雪婷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周雪婷介紹。
“到寧明,游花山,制紅糖,帶包花山王。”這膾炙人口的宣傳標語是寧明縣“非遺+文旅”模式助推產業發展的縮影。2020年,寧明縣古法紅糖制作技藝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后古法紅糖產業便乘著文旅的東風騰飛起來。
為催化產業融合創新,寧明縣稅務局聚焦非遺傳承企業發展之要、現實之需,主動靠前強化宣傳輔導,為景區制糖工坊、非遺工藝研學基地提供“面對面”涉稅輔導,引導企業合規經營,並及時將稅惠政策送達企業。
“村民們制作的古法紅糖品質雖好,但糖塊太大,難以保存,為村民創收比較困難。稅務部門上門輔導,有針對性地解決涉稅疑難,幫助我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稅費減免,我們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於添置食品級硅膠模具和真空包裝設備,大塊紅糖制成小塊后進行真空包裝,延長了保質期,產品受到了廣大游客的歡迎。”古法紅糖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黎友軍說。(梁麗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