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小平台撬動大治理

——北海市海城區高德街道人大工委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徑

2025年06月11日11:20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北海市海城區高德街道人大工委以人大代表為紐帶,以商會為支點,通過搭建一個個“小而精”的治理平台,撬動企業、法律機構、社區群眾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社會治理,人大代表在多元共治中的“穿針引線”作用不斷顯現。

法治“防火牆”:企業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合規

面對市場主體法律需求激增的現狀,高德街道人大工委聯合商會打造“法治護航”平台,構建起立體化企業服務體系。通過推動“萬所聯萬會”機制落地,人大代表主動對接廣西群智律師事務所,促成30余家企業簽約法律顧問,服務內容涵蓋合同審查、勞動用工、知識產權等方面。一公司負責人感慨:“過去遇到法律問題像‘盲人摸象’,現在有了專屬‘法治管家’,做決策心裡更有底了。”

創新設立的“商會黨支部+人民調解委員會”雙平台,則讓治理觸角進一步延伸。由人大代表、律師、企業家組成的“紅色調解隊”,將黨旗插在糾紛調解一線。通過採取“代表走訪摸排—律師前置介入—商會協同化解”三步工作法,累計化解涉企糾紛13起,涉及金額超160多萬元,企業訴訟成本下降50%。

雙循環機制:社區難題轉化為共治機遇

“企業進社區不是做慈善,社區助企業也不是單向付出,關鍵要找到利益交匯點。”這是人大代表周六福在“代表進企業+企業進社區”雙循環實踐中的深刻體會。去年以來,高德街道200余家企業簽訂《共建基層治理承諾書》,看似一紙協議,實則是人大代表精心設計的共治紐帶。

針對某再生資源公司噪音擾民問題,代表們沒有簡單停留在“督促整改”層面。他們聯合商會搭建“協商議事會”,邀請環保專家、居民代表、企業技術團隊研究降噪方案,最終促成企業投資50萬元升級環保設施,實現“降噪不降產”。這種將民企矛盾轉化為產能升級契機的智慧,源自人大代表對多元主體訴求的精准把握。高德街道綜合執法負責人說:“過去我們和企業、居民像‘拔河’,現在人大代表讓我們變成了‘劃龍舟’。”

雲端調解室:以速度與溫度重塑政商民關系

“真沒想到,人在浙江就能和北海的企業‘面對面’調解。”去年4月,一場跨省新能源汽車消費糾紛在高德商會“雲端調解室”畫上句號。消費者趙先生通過視頻連線會商,人大代表實時協調企業,律師團隊同步解讀政策,36小時便促成雙方達成和解。

這場“指尖上的調解”,既是人大代表數字化轉型思維的生動注腳,更是人大代表對治理場景的持續創新。參與調解的陳律師感慨道:“過去覺得人大代表離企業很遠,現在他們成了隨叫隨到的‘法治管家’。”

高德街道的實踐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新范式:人大代表化身資源整合者、平台搭建者和規則制定者,將履職場景從機關拓展至企業車間、社區樓宇,實現了三大創新突破。機制上,構建“問題發現—資源對接—效果評估”閉環體系,精准匹配代表履職與企業需求﹔角色上,從監督轉向服務,借助法律保障、技術支持提升企業法治能力﹔效能上,以商會為紐帶打造治理生態圈,推動市場主體從治理對象轉變為治理參與者。 正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貴明所言:“多元共治並非簡單疊加,而是通過人大代表這個‘轉換器’,將法律政策轉化為企業易懂的語言,群眾訴求轉化為企業可行的方案,政府目標轉化為多方共贏的路徑。”(鄭強安 李貴明)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