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慶區南曉鎮:“飛防”助農穩產 護航鄉村振興

無人機作業現場。陸星任攝
入夏以來,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陵桂村的連片稻田綠浪翻滾。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田間少了背著噴霧器彎腰勞作的農戶,取而代之的是在空中靈活穿梭的植保無人機。
伴隨著旋翼的嗡鳴聲,無人機精准噴洒農藥,僅8個小時便完成了240畝稻田的病虫害防治作業。這是南曉鎮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助力糧食穩產增收的一個縮影。
6月9日,陵桂村的稻田上空,數台大疆T100植保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沿著預設航線勻速飛行,霧化農藥均勻洒向稻株。此次作業是2025年糧食生產激勵資金重大病虫統防統治示范項目,由專業農業服務公司提供無人機飛防服務,農戶無需支付費用即可享受高效防治。
“過去人工打藥,一人一天最多噴3畝,不僅效率低,還容易漏噴、重噴。”陵桂村村民李大哥站在田埂上,仰頭望著空中作業的無人機感慨,現在用無人機,200多畝地8個小時就噴完了,又快又均勻,省時省力,以前請人打藥,一畝地人工費加農藥成本要150元,現在無人機作業,政府補貼后自己幾乎不用花錢,而且效果更好,稻苗長勢明顯比往年壯實。
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此次使用的植保無人機搭載智能導航系統,可精准控制飛行高度、速度和噴藥量,作業效率達每分鐘2.5-3畝,是傳統人工的30倍以上。同時,無人機採用高壓霧化噴洒技術,藥液附著率提高40%,農藥用量減少20%,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每畝作業成本較人工降低約80%。單次飛防作業即可實現多重效益,實現了“一噴多促”的綜合效果——即一次噴藥同時達到防病虫害、促生長、減藥減肥、增產增收的目標。根據測算,採用該技術可使水稻畝均產量提升15%至20%,為秋季糧食豐產提供堅實保障。
南曉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覃鑫介紹,無人機飛防可精准控制藥劑用量,避免傳統噴藥方式造成的浪費和土壤污染,同時通過葉面肥的補充,促進水稻健康生長,預計每畝可增產10%至15%。
據悉,南曉鎮計劃以此次飛防示范為契機,逐步擴大無人機植保覆蓋面。同時,將結合智慧農業平台,建立病虫害監測預警系統,實現精准施藥、科學管理,推動農業物聯網、智能灌溉等技術的應用,打造“數字農田”,讓農業生產更智能、更高效,助力鄉村振興。(王勇、陸星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