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行業

小小“金疙瘩”撬動億元大產業

——北部灣農場公司現代設施農業奏寫“姜”山版圖

2025年06月10日22:14 |
小字號

剛剛出土的“金疙瘩”。北部灣農場公司供圖
剛剛出土的“金疙瘩”。北部灣農場公司供圖

在北緯21°的黃金農業帶上,一片片整齊劃一的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棚內翠綠的姜苗正舒展枝葉,孕育著被譽為“金疙瘩”的北部灣子姜。近年來,北部灣農場公司以黨建引領為舵,以科技創新為帆,以人才培育為槳,將傳統子姜種植升級為年產值近2億元的特色支柱產業,打造成為現代設施農業的“姜”山版圖。

黨建引領:紅色引擎驅動“姜”山崛起

在北部灣農場公司現代設施農業基地,黨旗始終飄揚在田間地頭。公司創新實施“黨建+產業”模式,成立“兩穩三拓一品牌”黨員先鋒隊和黨員先鋒崗,黨員帶頭攻克連作障礙、病虫害防治等難題,使子姜畝均存活率保持在98%。2024年,公司黨委下屬各黨支部共設立7支“兩穩三拓一品牌”黨員先鋒隊,在生產一線設立黨員先鋒崗6個。

公司黨委推行“黨支部+職工”種植機制,向轄區職工群眾推廣子姜種植,並提供肥料供應、技術指導等服務。近年來,通過示范引領,累計輻射帶動95戶職工群眾參與子姜種植,種植面積6800畝,平均畝產約5500斤,2024年總產值超1.1億元,截至2025年4月,子姜產業產值突破1.8億元,產值增加0.7億元,同比增長63.64%,形成廣西最具代表性的子姜產業集群。

人才筑基:打造現代設施農業“鐵軍”

公司多次邀請廣西農業科學院、北海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等專業機構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舉辦培訓班,對子姜膨大期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土壤消毒、機械化耕作等薄弱方面進行深入授課,通過建立“需求導向、持續互動、成果共享”的合作機制,培養帶不走的本土技術團隊,讓“專家智慧”真正扎根泥土,轉化為推動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核心生產力。

公司始終堅持“人才強企”戰略,以“人才引擎”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宣傳推介優秀人才典型,建立人才激勵制度,在公司形成培樹識才尊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風尚。近年來,公司大力宣傳優秀典型,樹立標杆,激發“見賢思齊”的成長動力,形成以“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循環。

為破解農業人才斷層難題,公司黨委健全完善內部選人用人機制,注重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對人才多予支持、多搭梯子、多壓擔子,有計劃地開發、有針對性地培養。研究生小鄒剛進入公司不久,就被安排到下屬企業挂任分管生產副總經理,通過在生產一線充分鍛煉,各方面都得到明顯提升。通過選派青年技術骨干到重點項目、重點崗位歷練,在實踐鍛煉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使公司人才隊伍從“紙上談兵”到“沙場點兵”轉變。據悉,近3年以來,公司黨委共提拔任用26名農業生產方面人才。

科技賦能:智慧農業重塑“姜”來

在公司佔地近300畝的子姜示范基地,水肥一體化系統根據萌芽期需水少、塊莖膨大期需水多的特點,精准匹配不同生長階段的水分需求,同時根據子姜需肥規律,實時調整肥料配比與濃度,完美滿足子姜生長的“黃金需求”,較傳統種植方式節水50%-70%,節肥約40%。為進一步降本增效,公司採用高效、精准、安全的無人機噴藥,能有效穿透姜苗冠層,使葉片正反面均勻附著藥液,較人工噴藥覆蓋率提升40%,人工費用節約81%,藥劑損耗節約77%。通過打好“水肥一體化+無人機”的降本增效“組合拳”,每年能節約成本40余萬元,讓子姜種植更高效、更綠色,使得農業產業從“汗水驅動”向“智慧驅動”跨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公司積極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化生產以及全程可追溯工作,建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理、源頭治理、全程控制的原則,按照國標要求在各農產品上市前抽檢,依靠科學、公正、准確的檢測數據,改進生產管理措施,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消費者食用健康。同時,公司申報廣西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推進體系認証、產品認証、“三品一標”建設。

公司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2023年,公司投入156萬元攻關設施子姜標准化種植技術,成功制定《設施子姜栽培技術規程》,填補行業標准空白。該規程集成土壤消毒、種子處理、水肥協同、病虫害綠色防控等7項核心技術,實現從播種到採收的全流程標准化管控,推動子姜畝產量最高突破9574.4斤,農殘率保持在國家標准范圍,優質品率提升至90%,以“技術規程”重塑設施子姜產業新標杆,讓“金疙瘩”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從泥土中的塊莖到農產品市場的“黃金名片”,北部灣農場公司用一顆小子姜詮釋了現代農業的無限可能。在這片熱土上,黨建的紅、科技的金、人才的藍正交織成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續寫著“姜山如此多嬌”的時代篇章。(彭定康)

來源:北部灣農場公司

檢測子姜農殘情況。北部灣農場公司供圖
檢測子姜農殘情況。北部灣農場公司供圖
(責編:張芳、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