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油茶香:產業蝶變正當時

三江侗族自治縣斗江鎮農產品加工園一家茶油加工企業工人在灌裝山茶油。龔普康、莫江泉/攝
近日,自治區林業局通報了2024年全區油茶產量測定結果:經科學測算,全區油茶鮮果總產量達275.3萬噸,折合茶籽總產量66.63萬噸、茶油產量17.6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4.56%、26.65%。一組組亮眼數據勾勒出廣西以政策護航、科技賦能、模式創新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圖景。
如今,油茶產業已成為鄉村全面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耀眼“金名片”。截至2024年,廣西油茶產業種植面積突破1050萬畝,綜合產值約630億元,穩居全國前列,帶動150萬農民端穩“油罐子”,鼓起“錢袋子”。
低改現場:政策賦能煥新顏
“你看這枝頭,油茶長勢良好!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近日,在賀州市平桂區羊頭鎮壘石村的油茶種植基地,種植戶老黃滿臉笑容,望著漫山遍野挂滿枝頭的油茶果,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告訴記者,這片曾因品種老化、管護粗放而產量低迷的林地,在實施低產林改造后,油茶果產量逐年攀升,如今已成為“黃金樹”基地。
自治區林業局數據顯示,2024年測產覆蓋全區除北海市以外的其他13個設區市68個縣(市、區)及國有高峰林場等8個單位,涉及2021年及以前種植的油茶林分共982片、測產林分總面積22.08萬畝,涵蓋岑軟系列、湘林系列、長林系列、三華系列等普通油茶良種林分及本地種源林分等。其中,賀州、百色等7個設區市21個縣(市、區)和2家區直國有林場的81片改造林分交出亮眼答卷:平均鮮果產量364.08公斤/畝,較2022年、2023年分別增產11.61%和6.36%﹔良種種源改造林分鮮果均產達520.82公斤/畝,是非良種改造林分的1.9倍,46.91%的改造林分鮮果畝產超333公斤,妥妥超出預期目標。
近年來,廣西全面落實國家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主導實施“千萬畝面積、千億元產值”的油茶“雙千”計劃和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推出政策“組合拳”推動油茶生產擴面增量、提質增效。2024年,廣西共培育油茶良種苗木1.8億株﹔完成油茶新造林88萬畝、低產林改造45萬畝,分別佔國家下達計劃任務的105.3%、100.5%。全區油茶鮮果總產量同比增長34%。各地依托中央財政獎補措施等,通過低改技術讓老油茶園重新煥發生機。
科技高地:良種嫁接添動力
在桂林市靈川縣油茶良種試驗基地,5年生的香花油茶“義燕”無性系正值挂果期,連片油茶樹形如傘蓋,單株挂果超50公斤。“這品種畝產鮮果448公斤,比普通油茶早投產2—3年,抗寒能力還強。”技術員輕輕撥開枝葉,露出簇生的茶果,“去年榨油實測,出油率比傳統品種高3個百分點。”
科技是產業騰飛的引擎。當前,2018—2021年種植的良種油茶林已進入試產期,平均鮮果畝產210.21公斤,較非良種林提前2—3年挂果。南寧、來賓等地16片香花油茶林實測畝產鮮果486.04公斤,成為穩產增收“明星品種”。
“我剛開始‘隻敢’種十畝香花油茶試試,沒想到產量和收益這麼好,現在我已經種植上千畝。”來賓市鳳凰鎮油茶種植大戶楊國良對此深有體會地說。
在百色市油茶試驗基地,百色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研發的接穗預包扎嫁接技術,將香花油茶嫁接普通油茶的成活率提高到96%,較傳統嫁接技術提高15%以上。同時,廣西在油茶造林過程中,積極推進油茶種植機械化,小型割灌機、挖土機等設備在墾復林地、清理雜灌等工作中廣泛應用,大幅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以前50畝林地除草要10個人干半個月,現在兩台機器3天搞定。”百色市田林縣一油茶種植戶介紹。
2024年全區油茶產量測定顯示,2017年及以前種植已進入豐產期的岑軟系列等良種油茶林,經2022—2024年連續三年測產,鮮果畝產量均在400公斤/畝以上,平均鮮果產量達437.89公斤/畝,相較同期非良種油茶林提高了32%,科技貢獻率顯著提升。
模式創新:三產融合拓空間
得益於油茶科技攻關的突出成效,廣西油茶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蝶變機遇,在助農增收與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走進玉林市玉州區大塘鎮“油茶+肉桂”復合經營基地,8年生油茶樹與肉桂樹高低錯落,形成立體生態系統。“油茶收果、肉桂剝皮,每畝綜合產值6.99萬元,比純油茶林多賺6000元!”基地負責人掰著手指算賬。近年來,廣西持續創新推廣“油茶+N”復合經營產業發展模式,並修訂出台《“油茶+N”復合經營技術指南》,推動林地“一地多產、效益疊加”,助力油茶綠色生態和經濟發展雙贏雙收。
當油茶花盛開時,岑溪軟枝油茶種子園變身“網紅打卡地”:潔白的油茶花漫山遍野,攝影愛好者架起長焦捕捉光影,親子家庭沿著觀光步道探尋“茶油誕生記”。依托這一生態優勢,當地打造良種苗木觀光基地、星創天地,開展科普研學、油茶花節等活動,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三產融合之路越走越寬。
在產業發展模式上,全區多地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在梧州市藤縣平福鄉社平村的平福軟枝油茶種植示范區,以“示范區+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無償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保價收購油茶果,油茶種植規模達3300畝。貴港市港北區中裡鄉六台村的油茶種植基地採用“合作社+農戶”模式,吸納附近村民就業,今年220畝茶林豐收,預計產值達79萬元。
廣西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油茶產業,以二產拉動一產、促進三產,積極支持本土企業參與油茶新優品種的推廣種植、原料初加工及倉儲、精深加工和特色品牌創建工作。目前,全區年產能1000噸以上的油茶加工企業約30家,認定國家級、自治區級油茶龍頭企業約10家,規模以上企業6家,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2024年,全區油茶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6%。(記者王艷群 通訊員張雷、郭大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