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實施“四大行動”推動“微短劇+文旅”融合發展
——到2025年底實現創作作品超100部,微短劇產業總收入超50億元

近日,自治區廣電局、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印發《2025年“微短劇+文旅”融合發展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通過實施開展“四大行動”,到2025年底實現創作“微短劇+文旅”作品超過100部、廣西微短劇產業總收入超過50億元,推出一批現象級微短劇作品,帶動打造一批現象級景點(景區),推動“微短劇+文旅”生態全面升級。
實施精品創作行動
塑造“微短劇+文旅”新品牌
《方案》提出,要深挖民族文化、紅色資源以及文化IP資源優勢,建立特色題材庫,舉辦“三月三”微短劇大賽、中國—東盟微短劇大會等系列創作活動,通過吸引頭部企業來廣西設立基地,鼓勵知名編導、演員參與創作等方式培育優質創作團隊,引導圍繞旅游、民俗、美食等主題開展創作,推動山水文化IP和“一城一味”IP可視化。
策劃制作網絡綜藝節目《我在廣西拍短劇》,通過實地拍攝、現場演繹等環節,講述微短劇創作故事與廣西文旅魅力,打造特色網絡綜藝品牌,形成“微短劇+文旅”創作長效機制。此外,與抖音、快手、微博等主流網絡視聽平台合作,建立常態化微短劇宣介機制,塑造廣西“微短劇+文旅”新品牌。
實施場景打造行動
構建“微短劇+文旅”消費新模式
《方案》提出,廣西將構建“1+N”拍攝體系,建設1個核心基地和多個AI攝影棚,依托南寧園博園、廣西體育中心、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南寧方特東盟神畫等優質文旅資源,建設專業化、規模化的拍攝場景,重點推進南寧青秀山風景區、桂林漓江、大新明仕田園、三江程陽八寨等旅游景區微短劇拍攝基地建設,構建“攝影棚+外景”現代化體系。
創新推出“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等體驗項目,培育“微短劇+賽事”“微短劇+康養”“微短劇+民宿”等新業態,推出劇中同款美食、特色住宿等差異化產品,開發“微短劇+文旅”衍生品,打造“廣西有禮”品牌。
此外,依托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搭建“人工智能+微短劇”公共服務平台,優化劇本創作、場景生成及多語言翻譯,助力微短劇高效“出海”。鼓勵微短劇企業加強視聽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對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政策支持。
實施全媒體傳播行動
助力“微短劇+文旅”融合發展
《方案》提出,線上要積極推動紅果短劇有關項目落地廣西,聯合抖音、快手等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網紅旅游打卡點,邀請旅游達人、美食博主等配套推出旅游線路、旅游攻略,發起“跟著微短劇游廣西”話題,開展“最美微短劇”評選活動,並著力推動微短劇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省級衛視及OTA(在線旅游)平台。
在線下將舉辦主創見面會等活動,開發推出“微短劇拍攝地情緣”主題旅游線路,將點擊量轉換為人流量。建設面向東盟的譯制傳播平台,推進合拍計劃,推出華僑題材微短劇,定制類型作品開拓歐美、中東等國際市場,支持開發境外微短劇App或小程序,借助海外社媒精准營銷。
實施服務企業行動
扶持“微短劇+文旅”產業發展
《方案》提出,要重點培育“專精特新”微短劇企業,建設以南寧為中心的面向東盟的微短劇產業核心區,打造微短劇廣西審核中心、拍攝中心、宣推中心三大功能平台。整合“秀甲天下·拍在廣西”影視拍攝服務中心、“一鍵游廣西”等資源,提供場地協調、設備租賃、生活保障等一站式服務,打造微短劇全產業綜合服務體系。
統籌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精品生產三年行動項目資金,爭取“文旅貸”等金融支持,支持將微短劇拍攝基地、人工智能綜合攝影棚、微短劇創作等項目納入自治區政府重點項目,實現從創作到“出海”的全鏈條扶持。(記者莫嵐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