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統籌協同,繪就經濟發展新藍圖

——“統起來”全局思維貫穿經濟建設各環節之梧州實踐

2025年05月09日16:4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在梧州臨港經濟區循環片區,總投資40億元的智慧鑫源年產50萬噸再生鋁合金高端智能化產業項目竣工投產。作為填補廣西超大規模高端再生鋁生產領域空白的標志性項目,其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15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5000個,成為梧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強勁引擎。

“60天完成千畝征地,135天完成土地平整,11個月實現熱冷軋車間拔地而起……”廣西智慧鑫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龍峰談及新項目的建設速度時感慨,“梧州市委、市政府全流程統籌調度,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梧州速度’,也讓企業對在梧州發展充滿信心。”

智慧鑫源年產50萬噸再生鋁合金高端智能化產業項目。楊揚攝

智慧鑫源年產50萬噸再生鋁合金高端智能化產業項目。楊揚攝

智慧鑫源項目的快速推進,正是梧州市通過全面落實“1+1+3”工作體系,將“統起來”要求轉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1+1+3”工作體系,即:1個領導小組(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全局﹔1份工作方案(全市經濟運行調度工作方案)精准施策﹔3項工作機制(廳級領導聯系推進重大項目工作機制、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重點企業穩增長工作機制、以實績論英雄的考評考核和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工作機制)協同推進。

“這一工作體系的核心在於打破條塊分割的壁壘,凝聚全域統籌的強大合力。”梧州市重大辦專職副主任陳嘉偉介紹,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雙挂帥,整合發改、工信、自然資源等部門力量,下設政策、工業、物流、招商等6個專班,形成“領導小組定方向、專班破難題、部門抓落實”的三級聯動體系。

體系化的統籌調度,讓各項工作推進更加高效有序。以重大項目審批為例,通過專班牽頭實施並聯審批,將原本需要十余個部門串聯審批的流程大幅壓縮。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創近四年同期新高。這一成績的背后,正是“1+1+3”工作體系將分散資源轉化為協同效能的生動體現,讓“統起來”從口號真正成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作為經濟運行調度的“中樞”,梧州市發展改革委以“1+1+3”工作體系為綱,圍繞經濟運行調度工作方案中的“亮明目標”“比學趕超”“半年盤點”“對賬攻堅”四個季度的主題精准發力。陳嘉偉表示,梧州市發展改革委將健全廳級領導干部聯系推進重大項目工作機制,深化“書記市長直通車”制度,持續開展重點投資項目協調服務,全力打好在建項目投資、項目新開(竣)工、要素保障、爭取資金等“四大攻堅戰”,力爭今年二季度全市實現重大項目開工46個以上、竣工22個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8億元以上。

今年,梧州市計劃供應國有建設用地971.44公頃,同比下調41.9%。在土地供應總量縮減的情況下,如何支撐“再造一個工業梧州”目標實現?

“做‘減法’是為了更精准地做‘加法’,以‘有限資源’撬動‘無限可能’。”梧州市自然資源局開發利用科科長洪穎瑩給出了答案,梧州市通過統籌規劃,優化土地供應結構,把土地資源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傾斜,確保每寸土地發揮最大效益。

數據顯示,今年,梧州市交通運輸用地擬供應508.32公頃,工礦倉儲用地擬供應330.02公頃,分別佔總供地量的52.32%和33.97%。“保持高比例的交通運輸及工礦倉儲用地,不僅為產業發展拓寬了運輸網絡,讓物流更加便捷高效,也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集聚留足了空間,有利於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梧州市自然資源局行政審批辦公室負責人盧秋林表示,該局將緊扣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1+1+3”工作體系的要求,持續優化自然資源要素供給,強化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推動六大領域十大工程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為梧州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土地支撐。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不在於資源的無限擴張,而在於通過統籌機制創新實現有限資源的效能倍增。從項目建設的“加速度”到資源配置的“精准度”,從政策落地的“力度”到民生改善的“溫度”,隨著“統起來”從制度設計逐步轉化為實踐效能,當全局思維融入經濟建設的每個環節,“再造一個工業梧州”的藍圖正逐步變為可觸可感的現實圖景。(郭俊杰)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