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幫扶繪就西林鄉村振興新畫卷
——右江民族醫學院2025年新一輪駐村工作隊出征側記

5月的西林,青山疊翠,溪水潺潺。在通往西林縣幫扶村的蜿蜒小路上,右江民族醫學院2025年新任駐村工作隊的車輛緩緩駛來。他們帶著學校的期望與囑托,踏上了新的征程。
村口,早已等候多時的村民們熱情地揮手致意,他們的笑容如同夏日裡最溫暖的陽光,照亮了工作隊員們的心房。“歡迎你們,右醫的親人!”岩臘村支書緊緊握住工作隊員的手。
這一幕,定格了右醫人與西林縣鄉親們的深情厚誼,見証著右江民族醫學院與西林縣岩臘村之間不解的情緣,為這場跨越十三年的校地情緣寫下溫暖注腳。“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不辜負學校和村民們的期望。”駐岩臘村第一書記張家慶堅定地回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決心與信念。
2025年新任駐村工作隊員出征前合影。麻霄漢攝
自2012年開始幫扶西林縣以來,右江民族醫學院黨委先后選派7批次44人次優秀黨員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和31名精准識別隊員,組織14個二級黨委、130多個黨支部、200余名幫扶干部和萬千師生在西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場上,與當地干部群眾攜手並肩戰貧窮促振興,長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繪就了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走進西林縣那佐苗族鄉那訕村,寬敞整潔的街道兩旁,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新建的“健康小屋”衛生室干淨整潔,醫療設備齊全,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這一切的變化,折射出學校構建的立體健康幫扶體系。
西林縣那佐苗族鄉那訕村衛生室。黃善皓攝
“以前看病難,現在有了這個衛生室,方便多了。”一位正在取藥的村民感慨地說。衛生室的建設,不僅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更提升了他們的健康意識。右江民族醫學院的醫療團隊定期來此開展義診和健康講座,讓健康知識深入人心。
右江民族醫學院充分發揮黨建、教育、醫療、科技、人才等幫扶優勢,整合各方面資源,共投入幫扶資金4098.18萬元,用於幫扶村水、電、路網建設,村容村貌改造以及鄉村衛生建設等,形成了具有右醫特色的幫扶模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對學校幫扶工作的考核結果連續五年為“好”的等次。
在學校的幫扶下,六個幫扶村的特色產業也蓬勃發展起來。油茶果圓潤飽滿、火龍果挂滿枝頭、砂糖橘鮮美多汁、食用菌營養豐富、農家土雞口感絕佳……這些特色產業的興起,為村民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我們村的油茶產業能有今天,多虧了右醫的幫扶。”西林縣足別瑤族苗族鄉者麼村的油茶種植大戶感激地說。學校不僅幫助他們打造了“足者壯”商標品牌,還通過消費幫扶模式,將油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如今,“足者壯”山茶油已成為西林縣的一張亮麗名片。
西林縣普合苗族鄉岩臘村火龍果種植基地。黃何華攝
2024年,學校通過消費幫扶平均為6個幫扶村集體經濟增收10余萬元﹔者麼村依托“足者壯”山茶油產業,連續兩年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其中2024年通過校方平台創收13.65萬元﹔岩臘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0.2萬元﹔那務村集體收入達18.3萬元﹔弄工村集體經濟收入14.7萬元﹔新寨村通過食用菌種植和甘蔗產業等特色產業,創下24.54萬元新高。
在駐村幫扶中,右江民族醫學院與西林縣幫扶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工作隊員們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們走田間地頭,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他們坐炕頭屋角,與村民促膝談心﹔他們拉資金技術,助村民增收致富。他們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認可。
“我們一定會繼續加油干,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新任駐村工作隊員們望著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心中充滿了信心和期待。他們的身后,是右江民族醫學院十三年來深耕厚植的足跡﹔他們的前方,是西林縣鄉村振興事業更加美好的明天。(莫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