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廣西田東縣印茶鎮:小桑蠶“織就”致富路

2025年05月08日09:2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初夏,廣西田東縣的大地山間田野綠意蔥蘢。印茶鎮立新村當令屯周邊桑園裡,桑葉在微風中沙沙擺動,村民黃瑞連手法嫻熟,迅速將一片片桑葉摘下,不一會兒,身旁三輪車就堆滿了嫩綠桑葉。“我們老年人在家閑著也是閑著,多虧鎮裡、村裡領導引導,我跟著大伙一起種桑養蠶。每天摘完桑葉,時間剛好能去接孫子放學,一個月還能掙1000多塊錢。”黃瑞連笑著說,言語中滿是農村留守群體兼顧家庭與實現增收的喜悅。

“近年來,印茶鎮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能人+農戶’模式,將種桑養蠶打造成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印茶鎮鎮長冉慧嬌介紹,2024年,全鎮桑園面積拓展至1200多畝,讓留守婦女、老人在照料家庭的同時,實現年均增收1000元到50000元不等,走出一條“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黨旗插在產業鏈,產業“散兵”變“強旅”

長期以來,印茶鎮是典型勞務輸出大鎮,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婦女、老人成為農村常住人口主體。印茶鎮黨委在深入調研中發現,印茶氣候溫潤,光照充足,十分適宜桑樹生長,且立新村早年間就有種桑養蠶傳統,不過此前村民以家庭為單位各自養殖,規模小、分布散,形不成合力。

為解決留守家庭增收難題,印茶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組織黨員致富能手蘇美先牽頭成立田東創富養蠶合作社。該合作社採用“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吸引周邊農戶投身桑蠶產業。從2019年成立之初僅有5名注冊成員,到如今成員已增至203名,其中女社員佔比達47%,帶動周邊村屯212戶群眾共同養蠶,留守婦女、老人就有123人。針對留守群體知識水平有限、技術薄弱的特點,合作社定期邀請縣級農業專家與本土技術能手開展培訓,現場答疑解惑,黨員技術能人還負責蠶繭收購,徹底打消農戶后顧之憂。

“現在養蠶,有‘技術保姆’上門指導,蠶繭有‘紅色經紀人’幫忙銷售,老人婦女都能安心干,實實在在解決了農村婦女既要照顧家庭,又想為家庭增加收入的兩難處境。”立新村黨支部書記蘇新梅感慨地說。

合作社織密服務網,小桑蠶“圈出”家門口幸福

走進“田東創富養殖合作社”,標准化共育室內,密密麻麻的蠶寶寶正歡快進食。在上級部門大力扶持與群眾積極響應下,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蠶房、蠶繭回收加工房、蠶沙室、冷庫、辦公交易樓等產業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為員工營造了舒適便捷的辦公環境。

考慮到留守婦女、老人的實際困難,合作社貼心推出“彈性工作制”:桑園採摘、蠶房保潔等體力要求較低的崗位,允許靈活排班。婦女們能依據接送孩子時間靈活調整工作,老人也可避開高溫時段勞作。對於參與桑蠶產業的農戶,基地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簽訂保底訂單收購協議,讓桑農吃下“定心丸”。2024年,被帶動的212戶農戶,戶均增收1000元到80000元不等。留守老人鄧天元便是其中的典型,得益於合作社培訓,他成長為村裡種桑養蠶的行家裡手,僅靠這一項產業,每年就能為家庭增收6萬多元。2024年初,他用養蠶賺來的錢,將自家小洋樓裡裡外外裝修一新,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夢。

能人返鄉當“頭雁”,讓“技術”接上“地氣”

在印茶鎮立新村三合屯屯口,合作社負責人蘇美先看著一袋袋蠶繭過秤裝車,養蠶農戶們笑容滿面。她高興地介紹:“如今,我們社員已經達到203戶,合作社也完成了3次分紅。看到養蠶給大家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我打心底裡感到高興和自豪。”蘇美先不僅毫無保留地將養蠶技術傳授給鄉親們,還積極幫助群眾銷售鮮繭。

像蘇美先這樣的“土專家”,如今在全鎮已有12人。他們自發組建“幫幫團”,通過“一對一”結對幫扶,手把手教留守婦女和老人掌握桑樹病虫害防治、小蠶共育等關鍵技術。53歲的脫貧戶黃瑞新大媽跟著能人學會了“果桑套種”,桑果賣給釀酒大戶用於制作桑葚酒,桑葉則用來養蠶,“以前一畝地隻種一種作物,收入有限,現在‘果桑套種’,一畝地能掙兩份錢,去年光賣桑果就多賺了1000元。”

在能人們的帶動下,全鎮成功構建起“育苗—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還開發出桑葉茶、桑葚酒、蠶絲被等5種產品。帶頭人蘇美先巧用短視頻記錄養蠶日常,成了村裡小有名氣的“網紅蠶娘”,有力帶動周邊農戶拓寬蠶繭銷售渠道。

留守群體唱“主角”,顧家增收兩不誤

下午5點,正在桑園採葉的婦女們紛紛停下手中農活,騎上電動車前往學校接孩子。“以前去縣城打工,孩子隻能交給老人照顧,現在在家門口上班,每天都能給孩子做頓熱乎飯。”40歲的留守媽媽指著剛採摘的新鮮桑葉,滿臉欣慰,“周末還能帶著孩子來桑園體驗採摘,孩子也特別開心。”

“小桑蠶串聯起黨建引領、產業振興、民生改善的大篇章。”冉慧嬌表示,下一步,印茶鎮將大力推進“桑蠶+文旅”融合發展,規劃建設親子體驗活動區、蠶文化科普館等項目,讓留守群體在“家門口的產業鏈”上收獲更加穩定、豐厚的收入。

夕陽西下,黃秋蘭駕駛滿載桑葉的電動車駛向家中,車廂裡的桑葉沙沙作響,仿佛在演奏一曲“顧家致富”的和諧樂章。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桑田上,黨建紅、桑葉綠、蠶繭白、生活金相互交織,共同繪就了一幅溫暖動人、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李永統、周章師)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