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守住山水鄉愁 爭當振興“模范”

——田東縣祥周鎮模范村蹚出生態振興新路徑​

2025年05月07日17:3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的浪潮中,廣西田東縣祥周鎮模范村以龍潭靈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依托,錨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目標,通過人居環境提質、農文旅融合升級、鄉風文明建設三管齊下,模范村不僅守住了綠水青山,更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扮靚家園,留住最美鄉愁

走進模范村,白牆黛瓦,青山環抱,村道整潔,庭院花香四溢,仿佛一幅田園畫卷徐徐展開。然而,十年前的模范村卻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坑窪、環境臟亂,村民生活困頓。

如何破局?模范村以龍潭靈湖為核心,按照“顯山露水、融景於村”的理念,對村屯風貌進行整體改造。142棟農房披上象牙白的外衣,點綴傳統紋飾,村道拓寬硬化31.2公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籃球場、圖書室等公共設施相繼落成,村庄面貌煥然一新。

在這幅田園畫卷中,“美麗庭院”成為點睛之筆。模范村黨總支部書記陸彩香帶頭改造自家庭院,種花植樹,打造樣板。村民紛紛效仿,在房前屋后栽花種草,原本單調的村居變得生機盎然。如今,漫步村中,一步一景,鄉愁不再是記憶,而是觸手可及的美好。

盤活山水,激活鄉愁經濟

龍潭靈湖風景如畫,但過去游客來了卻“留不住”。陸彩香深知:“守著金山銀山,不能過窮日子。”近年來,模范村抓住田園綜合體發展機遇,以“文旅+”模式破局,讓山水資源煥發新生機。

2024年初,村裡利用300萬元專項資金,打造30畝繽紛花海,增設民宿、露營區、露天電影和燒烤設施,開發親水游玩項目,讓游客從“看風景”變成“玩風景”。同時,挖掘農耕文化,推出糯米糍粑制作、草編粽非遺體驗等民俗活動,讓游客感受鄉村的煙火氣。此外,今年還計劃增設研學課程,如巨型稻種植、稻田抓魚等,讓城裡的孩子體驗農耕樂趣。

這些新玩法不僅吸引了游客,更帶動村民就業。3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當起導游、手藝人、營地管理員,共享發展紅利。2024年,模范村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萬元,村集體增收1.3萬元,真正實現了從“賣風景”到“賣體驗”的轉變。

培育鄉風,涵養鄉愁底蘊

走在村中,村口醒目的《村規民約》展板、家家戶戶懸挂的家訓牌,都在無聲地傳遞著文明的價值理念。村裡創新實施的“鄉村治理積分制”,將環境衛生、鄰裡和睦、孝老愛親等日常行為納入評價體系,每季度開展“積分兌換”活動,讓文明行為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這一創新舉措實施兩年來,已兌換商品價值近1萬元,惠及農戶1804人,形成了人人爭當文明先鋒的良好氛圍。

在傳統文化傳承方面,村裡組建了壯鄉歌舞隊、模范姐妹隊等,每逢傳統節日都會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讓民俗文化煥發新活力。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則通過開展農技培訓、法律講座、家風課堂等活動,為村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被親切地稱為“精神加油站”。

經過持續努力,模范村的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連續三年實現刑事案件零發生,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保持100%,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這些數字背后,是村民們對文明生活的共同追求和守護。

從曾經的貧困村到如今的示范村,模范村的蛻變印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如今,這裡的青山綠水不僅承載著悠悠鄉愁,更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源頭活水,一幅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徐徐鋪展。(周章師、梁慧雪)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